阅读历史 |

第154章(1 / 2)

加入书签

张延亭无奈地勾起唇角。

林眠双手交叠,身体略向前倾,一副标准的倾听姿势。

这是她第一次听大老板主动谈起往事。

澳洲拓荒,她有所耳闻,但更多地是社里的八卦,张延亭抛夫弃子,牺牲家庭。

“趣可不做猎奇的内容,可当地华人更喜欢灰调的稿子,基调不同,导致当时的市场拓展也很艰难,结果就出现了叫好不叫卖的情况,发行量很难突破……”

张延亭喝了半杯水,手指摩挲着杯沿,沉默几秒后,她偏头望着林眠。

“我要说的是,哪怕,趣可的海外版发展种种不尽人意,但是,它毕竟完成了‘走出去’的使命。”

昔年澳洲拓荒,张延亭遗憾不小,但是,这恰恰是她杂志生涯的真正开端。

她从一个财务出身的拆信小妹,成长为一社之长,再到成为头部生活类期刊的集团董事长。

这条路,走了快30年。

“林眠,你明白吗?”张延亭突然cue她。

听话听音。

林眠眼眶微红,用力点点头。

她当然懂。

这就是明确定调了。

当年的海外版,适逢总署提出“中国期刊走出国门”的战略要求。

现在的直播事业部,对趣可来说,未尝不是新常态下的时代要求。

-

张若愚早不耐烦了,生硬打断:“快别再提了!张总,要不是你去了澳洲,能有今天?!”

他话里话外责怪的意味很明显。

“舍得,有舍才有得。”张延亭一脸坦然。

“拉倒吧!别pua我们!”张若愚做了个“打住”的手势。

人在职场,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

此时,林眠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延亭瞪张若愚,使了个眼色,打发他:“你去埋单。”

林眠秒懂。

这是让他回避,看来张董有话要讲。

果然。

张延亭伸手轻轻拍她肩膀,欣慰笑道:“你是聪明的孩子。”

林眠笑容得体,没着急表态。

“有些事情实际得逼自己一把,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就得靠实践去摸索了。”

“不管用哪种媒介展现形式,提供强势的内容,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张延亭掷地有声。

林眠再次听出画外音。

就知道不止吃饭这么简单,张延亭看似讲历史,实际在手把手教她。

-

那天过后,张延亭给林眠安排了一堆参观学习。

集中恶补直播行业信息差。

面对互联网发展,媒介迭代,55岁的张延亭似乎有无穷的动力。

感受直播,拥抱变革。

林眠备受感染,一睁眼就是搞钱。

整整三天,忙到起飞。

林眠完全没有时间干别的,每天回到公寓直想倒头就睡。

张延亭没给她半点喘息时间,不是在去直播间的路上,就是在和大佬交流的饭桌上。

现在的互联网光怪陆离,还真是什么人都有。

林眠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大开眼界。

原来赚钱的边界,就是审核的边界。

直播就像虫洞,一头是底层的穷苦挣扎,另一头如同魔都南京路的繁华。

所有人都想抵达彼岸,可绝大多数人在扭曲中成了时代的碎片,迷失了自我。

再不甘又怎样,在平台算法的引导下,流量成了一种魔咒。

“我读了那么多书,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人生价值观,为什么要被一些网红胡编乱造摘抄出来的几句话给掩盖了?”

林眠不理解。

-

转眼。

国庆长假将近尾声。

特种兵式的集训可算是暂告一个段落了。

5号这天,张延亭飞回凤城。

林眠睡到日上三竿才起,简单洗漱后,她窝在客厅刷手机。

苏西嘴里的繁花似锦,她还没机会感受呢。

总要做点什么,才不辜负仅剩的假期。

林眠查看手机消息。

和谢逍的聊天记录,还停留在吃日料的那晚,他说:下楼。

一连几天,没有任何消息。

这不正常。

矛盾的情绪她在心中翻腾,交织成一张细密的大网,怅然若失。

突然有点莫名其妙的难过。

手机振动。

有消息跳进来。

林眠心头突跳,不由自主捏紧了手机。

下一秒。

心里一空。

你怎么不要孩子

聊天列表页面,系统显示消息收取中。

短暂的几秒,她手心渗出薄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