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章(1 / 2)

加入书签

程春玲找了个时间,跟姜衡说了他们的意见,姜衡抿唇,笑意从眼睛里流露出来。

“我们结婚,回家领证。”

姜衡拉着李长若,慢悠悠的念叨这句话,翻来覆去,没多少新意。

“好好好,回家领证去,不过现在放假,还没上班呢!”

姜衡搂着李长若的肩膀。

“去赶集。”

姜衡上大学就开始来这里支教,母亲去世后,他在家无牵无挂,直接扎根这里。

学校招收不到学生要砍掉,姜衡自己掏钱捐出一所学校来,正经考编留下,顺便当期校长来了。

比起李长若一家,姜衡更熟悉这里。

这里的集市热闹又有趣,原本两人回家过年期间的计划里就有这一项,不过因为老年痴呆短暂清醒闹了点不愉快耽搁了。

现在李长若又来了兴致。

不过李源和程春玲不喜欢热闹。

“集市我们经常去,现在游客多,太拥挤了,我跟你妈妈不喜欢闹腾,你们年轻人去玩吧,要是晚上不回来吃饭,记得打个电话说一声。”

内河的集市是跟附近春城花城一起举办,地点也在三城交叉口。

开车往目的地出发,沿路的风景越来越美,不愧是花城,以鲜花闻名世界的,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都是兰花非洲菊矢车菊硫化菊等等,开的热热闹闹,让人心生欢喜。

再往前,就开始拥挤起来,姜衡指了个地方,李长若拐过去,是一户农家小院儿,门前的空地被自家划为停车场,一辆车五十块钱不限时。

停好车,李长若就被姜衡牵着走。

租了一身少数民族的衣服,鲜艳的颜色让李长若妖冶的面孔瞬间明艳起来,手腕上带着民族特色的彩编绳,周身环佩叮当,姜衡的背篓里还有一把鲜花,李长若吃着鲜花饼往前走。

一处广场更热闹的地方燃起一堆篝火,是文旅部门搞的歌舞晚会活动。

在这种旅游旺季,可以说每天晚上都歌舞升平。

旅行团的游客们比表演者开心多了,被摁着喝酒,挎着胳膊围着火堆转圈唱歌,没付费的游客们就看个热闹,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无论谁家大人没付费,都不妨碍孩子快乐。

饮食男女日常23

最后在本地人带动下,全场一起嗨皮,李长若跟姜衡被人流逼着跟在队伍后面,不自觉的就做出手舞足蹈的动作。

这时候,谁也不会不识趣儿的提起长赤镇的几个小山村,付不起一块五诊费的孩子可怜的自尊。

最后的狂欢之后,舞蹈团宣布活动结束,又是一番欢迎词,游客们慢慢散去,李长若跟在姜衡身后。

中午吃了一顿罐罐米线,下午塞了一肚子小吃,没正经吃晚饭,这会儿饥肠辘辘。

跟着姜衡七拐八拐,到了一处巷子最深处,是个死胡同,最里面的一家,招牌超级简单,味道却鲜美勾魂。

老板对姜衡极其热情,把两人引到僻静的包厢里,外头人声鼎沸的动静,随着包厢关门,一键静音。

包厢窗户外面就是河景,灯光闪烁,还有游船摇着橹慢悠悠走过。

“吃什么?”

这里的名字叫一品鲜,进来就看见每桌一锅汤在咕咚咕咚,煮的什么还真没看清。

“菌菇火锅!”

姜衡看清李长若的唇语,掏出小耳朵戴上。

李长若来了兴致。

“是那种见手青,吃了见小人的蘑菇吗?”

姜衡笑,服务员已经推门进来了。

“怎么没有餐具?”

服务员神情有点不自然,不好意思说怕顾客偷吃。

“等计时器响了,我们才会送餐具过来。”

等服务员走,姜衡才解释:

“煮不熟,会有毒。”

李长若新奇的看着锅里翻滚的,见都没见过的各色蘑菇。

徐嫂子也会上山采菌子做吃的,不过李长若每次见到的时候,都已经用来炒饭炒肉了,从没见过原材料的样子。

等计时器响,餐具送过来,李长若才发现以前的蘑菇都白吃了,什么金针菇杏鲍菇,都是弟弟!

酒香真不怕巷子深,这家店名取的很对啊!

吃饱喝足,两人牵着手沿着河岸的花灯一直往前走,到清吧喝了点没有酒精的香槟,凌晨才开车回家。

没有惊动老人,两人上楼洗漱睡下。

撇开老年痴呆闹出的那点不愉快不谈,李长若这个春节过得很是舒心愉快。

喜欢的人陪伴左右,带着她一处一处探索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新奇的人文环境,很快就到了回家领证的时间。

李源两口子想跟着一起去。

“关系再如何不好,人家是亲父子,哪一天一句‘对不起没关系’就能和好,可是你作为儿媳妇,结婚的时候我们都没跟姜衡他爸认识一下,显得我们太失礼了。”

李长若已经从姜衡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