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1 / 2)

加入书签

“知道了,拿去,你可数清楚,一会儿我领进门就两清了。”花妈妈点点头,递过一叠银票。

“我值多少钱?”南音也不知在想些什么,鬼使神差的问了这么一句,老六和花妈妈都愣了一下,或许是没想到南音竟然这么大胆。

“……一百两银。”老六点了点手里的银票,应道。

宋朝的货币,一两银就是一贯钱,约是三百元钱,那一百两银就是三万块钱。而宋朝的物价其实与现代的都差不多。

例如《水浒传》中耳熟能详的第十回 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就曾拿出一两银,点了三四瓶好酒,菜肴随便上,相当于三百块钱一桌酒席。

“还行吧。”南音心里计算了一下,三万,还挺值钱,点头道。

“哈哈哈,小娘子很知趣嘛,”花妈妈被南音逗笑了,“你叫什么名字?”

这一问可难倒南音了,宋朝女子一般都大名,只以姓氏称呼,或许会有乳名或是小名,但是南音并不知道呀,之前王卯只以大姐称呼。

“我听她爹说起过,好像叫个什么诗诗,说是因为小时候上庙里的事情……”老六收好银票,心情不错。

“哦?诗诗吗,听着也像是念过书的样子,不错。”花妈妈似乎很满意。

南音听到此处心里一惊,难怪之前觉得王寅的名字有些熟悉,却是完全没往这上面想过。北宋名妓李师师,她的父亲就叫做王寅。

儿时李师师的父亲将她寄名佛寺,有老僧为她摩顶,认为她与佛门有缘,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当时佛门弟子称为“师”,于是就得了小名师师,原名王师师。

“我叫王师师,老师的师,不是诗词的诗。”南音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尽量平淡的说道。

“这个名字更好,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你放心,妈妈一定找最好的老师调教你。”花妈妈笑眯眯的牵起南音的手,“成了,人我带走了,老六你回吧。”

南音默默的跟着花妈妈,从后门进了烟雨楼里,心里一直还处于震惊之中,这一次的印记竟然与李师师有关,而说起李师师,那能联想到的人可太多了。

秦观吗,还是周邦彦?或者是宋徽宗赵佶,说不定是燕青……印记藏在梁山上吗?南音开始发散思维胡思乱想,想着能见到这些人物,竟然开始有些激动。

不对不对,那为什么自己现在才十岁?等到李师师能接触到这些人的时候,起码也有十八岁了呀……南音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嫣然,这是今天新来的小娘子,她读过书,是有钱人家的姑娘,底子不错。今后跟着你,好好调教。”花妈妈带着南音来到一个精美雅致的小花厅,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子正在修剪一株海棠花,“以后她便改和你姓,名李师师。”

卷四· 印记十三:《千里江山图》03

雨林跌坐在惊了马的马车里,一只手紧紧抓住一边的坐板,另一只手搂着瓜子,以防摔出去。跑了许久,马不止是出血过多,还是体力消耗殆尽,突然摔倒下去,口吐白沫。

却因为惯性,马车继续往前冲,被缰绳一拉,翻倒了过去,撞在路旁的一堵围墙上,车厢都裂开了。还好雨林和瓜子身材矮小,身体轻盈,没有受到太严重的伤,不过身上都有不少磕碰淤青。

爬出马车,发现马已经不知道跑出了多远,天也黑了,撞击发出的巨大声响,院子里的人提着油灯出来查看情况,是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条狗。

“当家的你快来看,这有两个年轻小娘子。”女人扶起刚刚从马车里爬出来的两个人。

“哎哟,瞧这打扮像是有钱人家,你们是什么人,怎么独自乘车,这也太危险了。”男人也凑过来看。

“我们家里来了歹人,要把我们抓走,挣扎中不小心惊了马,就跑出来了。”雨林简略的答道,没有详细说。

“哎哟,那你们家在哪儿?要不要去报官,还是去寻你们的家人……”女人脸上露出些担忧的神色。

“天太晚了,而且这马受了伤,不会轻易停下,想必是跑了很远的,先在家里住一夜,明天再去吧。”男人说道,让女人把雨林和瓜子带回家里。

雨林没有多说,牵着瓜子,跟着女人进了院子里,男人还提着灯仔细查看马车。进了屋里,女人倒了两碗水,让她们坐着休息一会,自己去了厨房。

“瓜子,你还能和动物沟通吗?”雨林低声在瓜子耳边问道,瓜子点点头,“那你让那条狗跟着男人,看看他有什么动作,我总觉得他不太对。”

之前女人带着的是一只普通的土狗,估计就是看门用的,这会儿正坐在门边上吐着舌头。瓜子走过去,摸了摸它的头,土狗很乖的趴在瓜子脚下,翻起了肚皮。

“小娘子喜欢我们家阿财呀?呵,这畜生也知道见人下菜碟,平日里对人凶得很,别说翻肚子了,靠近就咬,这会竟如此温顺。”女人端了两个馒头和一碟咸菜出来,看到阿财的样子,笑骂道,“来吃点东西吧,太晚了就凑合垫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