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29章(2 / 3)
一无二!”杜甫丢开秃笔,挽袖重新入座,笑道:“诸君可知?三年前我便在洛阳与太白相遇,当时达夫兄也在。”
&esp;&esp;“你们互赠的诗篇我已听闻了,却还不知详细,快快说来。”
&esp;&esp;“……”
&esp;&esp;酒宴并不像杜五郎原以为的那般沉闷,相反,杜甫说起各种经历来绘声绘色,先说了天宝三载与李白同游洛阳,又说了天宝四载与李白同游齐鲁。
&esp;&esp;再提到临别时互赠诗篇,杜甫愈显得意,吟诵李白相赠的诗句,神态竟与郭千里有些相似。
&esp;&esp;“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esp;&esp;“好!”
&esp;&esp;众人当即举杯,仰头而饮。
&esp;&esp;杜五郎被呛了一口,转头看去,薛白动作潇洒,神色磊落,仿佛酒场豪客,其实手里的杯子里还满满一杯。
&esp;&esp;“诸君,我们都中了子美的计了。”元结朗笑道:“他说的是李太白,却是不知不觉劝了一杯酒。”
&esp;&esp;气氛当即热络起来。
&esp;&esp;杜甫亦喜欢那首《古草原送别》,似乎还看出了薛白酒没喝完,直接又与他提了一杯,由衷欢喜道:“李太白之外又有薛白,大唐诗坛如此,盛哉!”
&esp;&esp;元结莞尔道:“长安生徒也是卧虎藏龙啊,好在薛小郎没有今朝应试。”
&esp;&esp;杜甫举杯一饮而尽,傲放之态尽显,醉醺醺道:“这一科便是再卧虎藏龙,状头也当在你我之间。”
&esp;&esp;周围乡贡举子纷纷看来。
&esp;&esp;薛白一直在看着杜甫,先是惊讶于他的狂,却忽然了然。
&esp;&esp;是啊,也就是这样的杜甫,才能放出那种狂言。
&esp;&esp;“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esp;&esp;连名重天下的北海太守李邕听说杜甫游齐鲁,都特意赶去设宴款待。
&esp;&esp;如此才华,立志要取一个状头又算什么?
&esp;&esp;“子美醉了。”苏源明摆手向周围坐人摆手而笑,“诸君不必介怀。”
&esp;&esp;“哈哈哈,以杜子美之才,只要个状头,谁不服气?!”
&esp;&esp;有人这般喊了一句,大堂中众人大笑纷纷举杯,果然无一人敢不服气。
&esp;&esp;热络的气氛遂更上一层。
&esp;&esp;杜甫不知何时拾起了那根秃笔,又提了一首诗。
&esp;&esp;……
&esp;&esp;杜五郎饮了几杯酒下肚,连自己国子监学生的身份都忘了。唯遗憾杜甫只给薛白赠了诗,反而忽略了他这个杜家子孙。
&esp;&esp;醉眼朦胧中看去,墙上那诗却是一首旧诗。
&esp;&esp;“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esp;&esp;第85章 饮中八仙歌
&esp;&esp;酒楼大堂,觥筹交错。
&esp;&esp;乡贡举子们初入长安,个个都是意气风发,高声议论着国事。
&esp;&esp;不少人甚至毫不忌讳地谈论着天宝五载的韦坚案、柳勣案、杨慎衿案,痛骂李林甫。
&esp;&esp;其中一桌正在说李林甫在任官的各个时期认错字的故事,高喊着“杖杜宰相”举杯敬酒,哈哈大笑。
&esp;&esp;忽然,有人高声喊了一句。
&esp;&esp;“石堡城根本不该打!其城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事若不捷,退则狼狈!”
&esp;&esp;薛白闻言,转头看去,只见是坐在隔壁桌的三个书生正在争执,喊话者年逾四旬,也不知是因为酒还是因为争执,面红耳赤。
&esp;&esp;他不由疑惑,原来乡贡举子对家国大事也这般清楚。
&esp;&esp;“不错。”元结对这话题很感兴趣,当即站了起来,开口道:“石堡城三面险绝,唯一径可上,倘若强攻,必死者数万,得不偿失,与其强攻,不如静待时机。”
&esp;&esp;这个话题对于一众举子而言有些陌生,大部分人都转过身去,继续饮酒。
&esp;&esp;唯有方才在争执的三个书生端了酒杯过来,想与他们这桌议论。
&esp;&esp;“诸君春安,在下严庄,这两位是张通儒、平洌,我等皆是河北乡贡……”
&esp;&e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