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51章(2 / 3)
&esp;&esp;这种话有些不合时宜,薛白听了却毫无反应,问道:“你们呢?”
&esp;&esp;“这件事,圣人就是错了。”
&esp;&esp;杜甫这般重复了一句之后,皇甫冉、杜五郎亦然。
&esp;&esp;像是交了投名状。
&esp;&esp;“你们真不肯到此为止?”薛白再次问道,“血状我们已经交给广平王,现在罢手,也可以问心无愧。”
&esp;&esp;“我老师乃宰相张曲江公。”皇甫冉道:“他任相则拘束天子、治理万民,提醒圣人错在何处、该如何改。若对这种剥削万民而奉呈一人之行径视若无睹,入仕何为?”
&esp;&esp;“好。”
&esp;&esp;薛白没有说今日举起那封血状就差点要了他的命,只是神色郑重了些,道:“那我们就继续追究下去,但要讲策略。”
&esp;&esp;“你有办法?”
&esp;&esp;“一步一步来,要圣人承认自己的错很难,但可以先让圣人认识到哥奴的错。斗倒哥奴,方能使大兴冤狱之事停下来。”
&esp;&esp;元结微微沉吟反问道:“从朝廷税赋下手查?”
&esp;&esp;“不错。但我们位卑言轻,贸然出面无用。正好如今广平王接了血状,可借东宫名义来查……”
&esp;&esp;薛白说了大概的计划,末了,道:“此非一朝一夕之事,欲申正义先谋身。诸兄还请先全力覆试,达则兼济天下。”
&esp;&esp;“好!”
&esp;&esp;“耐住性子,我们已做成第一步了。”
&esp;&esp;……
&esp;&esp;春日,地上长出了新的杂草。
&esp;&esp;五人走出太学馆,杜五郎回头看了看自己这四个朋友,心想分明只有他一人认得郝昌元,但不知他们为何愿意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谋划这些,连圣谕都敢违抗。
&esp;&esp;
&esp;&esp;“对了,你阿娘想为你相见御史大夫裴宽的孙女吗?”
&esp;&esp;“唉,裴家太显赫了,我觉得裴小娘子不会是我的良配。我喜欢那种,嗯,不知道如何说。”
&esp;&esp;“去见见他吧。”
&esp;&esp;薛白随口说着,心想一旦李林甫罢相,裴宽就是最有力的宰相人选。
&esp;&esp;李俶既接了那封血状,正是怂恿裴宽出头,继而引发东宫、右相府拼命的时机。
&esp;&esp;这就是他方才说的借东宫名义查。
&esp;&esp;让那两块巨石再碰撞得狠些,他这棵杂草才能茁壮成长……
&esp;&esp;第98章 请帖
&esp;&esp;官员们在丹凤门散去,皆认为春闱闹剧已平息,却少有人注意到太子如何了。
&esp;&esp;因整桩事看起来与太子毫无关系。
&esp;&esp;但梨园的丝竹声停歇之后,有宦官小心翼翼地出言提醒了一句。
&esp;&esp;“圣人,太子已在宫中跪了整夜了。”
&esp;&esp;李隆基昨夜在牌桌上连战连捷,兴致正高,笑呵呵地用了早膳,闻言,脸色却当即冷了下来。
&esp;&esp;高力士连忙上前,一脚将这小宦官踹到一边,叱道:“平素就多嘴,旁人还当你收了好处。”
&esp;&esp;“奴婢知罪。”
&esp;&esp;“朕乏了。”
&esp;&esp;李隆基还是好相处的,很少怪罪身边人,神色淡淡吩咐人安排舆乘去歇息。
&esp;&esp;“圣人,那太子如何安排?”
&esp;&esp;“朕能安排吗?朕安排得了吗?”
&esp;&esp;“老奴多嘴。”
&esp;&esp;兴致一减,李隆基感到一阵疲倦,不由叹息了一声。
&esp;&esp;回想少年时,他天姿神纵,拥立父亲政变,又在父亲让位为太上皇之后政变,独揽大权。位登九五,缔造了这大唐盛世,统御群臣,人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他早就做到从心所欲了。
&esp;&esp;唯独一件事不顺他的心——老。
&esp;&esp;只因他老了,群臣非要一个储君。
&esp;&esp;储君是什么?表面恭顺实则暗地里却一直在觊觎属于他的一切。迫不及待地盼他去死,等他死后来这禁苑里追逐美人……
&esp;&esp;李林甫昨夜真正触怒他的一句话其实是“储君也是君”,让他怒得恨不能废太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