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246章(1 / 3)
&esp;&esp;李腾空听她说得神秘,不由好奇她如何让自己看到薛白,
&esp;&esp;抬眼看去,见李十一娘拿出一个书卷,得意洋洋地摊开来。
&esp;&esp;“呀。”
&esp;&esp;那让人面红耳赤的图画入眼,李腾空吓了一跳,连忙扭过头去。
&esp;&esp;“快拿开。”
&esp;&esp;“羞什么?这画功多细腻啊。”
&esp;&esp;李十一娘见李腾空真不愿意看,方才收了画卷,道:“我听闻,阿爷在杨党手中吃了亏,坏就坏在你当时没能笼住薛白。”
&esp;&esp;“我?”
&esp;&esp;“若非你这般拘谨,薛白如何能入了杨三姨的道?”
&esp;&esp;说着,李十一娘故意坏李腾空的道心,直盯得李腾空脸颊有些泛红了,知她听懂了,才继续道:“总之,此番你便听我的,将他吸纳过来。”
&esp;&esp;“别说了,我是清修之人。”
&esp;&esp;“好个清修之人。”李十一娘多的是办法劝她,不怀好意地笑道:“你若不愿,我可就代劳了。”
&esp;&esp;
&esp;&esp;一日之后,薛白睡醒,只见明珠守在榻边,躬身万福。
&esp;&esp;“薛郎醒了,国舅正在堂上等候。”
&esp;&esp;明珠不会称杨钊为“国舅”,显然指的是杨銛。
&esp;&esp;薛白遂道:“竟还劳阿兄等候,怎不叫醒我?”
&esp;&esp;“是国舅交代,不可吵到了薛郎歇息。”
&esp;&esp;这般体贴关怀的话语,不管是否发自真心,已足够表明一些态度。
&esp;&esp;薛白起身到了堂上,只见杨銛一身紫袍官服未换,坐在那百无聊赖地等候着,脸上却还带着喜色。
&esp;&esp;“我竟让阿兄久等了,恕罪恕罪。”薛白上前,不等杨銛回话,当即道:“想必该唤一声‘杨相国’了?”
&esp;&esp;“哈哈哈。”
&esp;&esp;杨銛还在伸手准备扶住薛白,听得最后一句话已是眉开眼笑。
&esp;&esp;“阿白莫要打趣为兄了,圣人给我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我也不知是何官职。才出了宫,第一个便来找你。”
&esp;&esp;他当然得来,薛白虽不是能解释朝廷官衔含义的幕客,却是一手将他推上相位的贵人。
&esp;&esp;简单来说,中书、门下二省位于宫内,杨銛得此官衔,有了参与商议朝政机要的资格,算是进入了宰执之列。暂时虽未取代陈希烈、李林甫,却可干涉他们。
&esp;&esp;两人热络寒暄,执手坐下。
&esp;&esp;“哥奴执掌国务十余载,一旦撤换,圣人也得大动干戈,必是懒得动。今日用阿兄,乃是在气头上,想起该栽培阿兄,以备往后有变故。这‘栽培’二字的含义,七个字‘少惹麻烦多办事’。”
&esp;&esp;杨銛听着有些疑惑,问道:“阿兄有一事不明,我看阿白你就常惹麻烦?”
&esp;&esp;“不,我从不给圣人添堵,只给哥奴、李亨惹麻烦而已。阿兄若细想就会发现,每次我只做一件事,在他们要对付我时,给圣人献宝。旁人没有这么多宝,自然就死了。”
&esp;&esp;“原来如此!”
&esp;&esp;杨銛没听懂,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当即便问往后行事的大方略。
&esp;&esp;薛白其实已让杨玉瑶转达了,杨銛却还要亲自聆听他说细节。这种通过几次事件产生的敬佩,却不是旁人能轻易有的。
&esp;&esp;末了,薛白道:“总而言之,阿兄只管将我说的两桩事办好,则高枕无忧。”
&esp;&esp;“可我还有担忧。”杨銛便是为此而来的,道:“我骤得高位,必惹得哥奴眼红。等再拉拢了王忠嗣,东宫也不高兴,倘若他们对付我,如何是好?”
&esp;&esp;“无妨,我来应对。”
&esp;&esp;“那我在政事堂如何与哥奴相处?”
&esp;&esp;“随意即可。”薛白道:“我们已今非昔比,他们的态度也得变了。”
&esp;&esp;
&esp;&esp;这般在虢国夫人府又盘桓了两日,薛白才回到长寿坊薛宅。
&esp;&esp;如今虽说圣人要赐他一个宅邸,其实还在物色,想必还得大兴土木修整一段时日,毕竟圣人很是大方。
&e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