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薛白从杨钊处得到的诗题是《龙池春草诗》,为此与颜嫣仔细斟酌,准备好了一首诗,写的是兴庆宫中龙池的美景。 &esp;&esp;然而,此时礼部南院里的诗题却不是这个。 &esp;&esp;今科别的题目都与他得到的一致,唯独改了诗题……问题也不算太严重,他打算自己写一首诗。 &esp;&esp;“诗题《湘灵鼓瑟》,取一字为韶脚,六韵十二句!” ">
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285章(1 / 3)

加入书签

&esp;&esp;薛白从杨钊处得到的诗题是《龙池春草诗》,为此与颜嫣仔细斟酌,准备好了一首诗,写的是兴庆宫中龙池的美景。

&esp;&esp;然而,此时礼部南院里的诗题却不是这个。

&esp;&esp;今科别的题目都与他得到的一致,唯独改了诗题……问题也不算太严重,他打算自己写一首诗。

&esp;&esp;“诗题《湘灵鼓瑟》,取一字为韶脚,六韵十二句!”

&esp;&esp;薛白皱眉,把诗题与用韵要求写下,不急不徐地先写完了文赋,誉抄一遍,确认赋已没有任何疏漏了,方才开始斟酌诗。

&esp;&esp;此时已过了午时,他一边拿出点心吃着,一边想着改一首诗词来,哪怕不是太好,不求状元,一个进士当不成问题。

&esp;&esp;但当薛白再次看向那诗题,忽然目光凝滞,想起了一事,有一瞬间眼中绽出怒意。

&esp;&esp;犯忌讳了。

&esp;&esp;大唐科场,士子是不能把父、祖的名字写在试题中的,今日这诗题为《湘灵鼓瑟》,如今薛白名义上的父亲却名为“薛灵”。

&esp;&esp;此时他该做的,是马上与考官说心口疼,盼能休息,考官便会将他扶出去,今年的科举便算是落榜了。而若继续答题,则声名尽毁,前途无存。

&esp;&esp;在大唐科场上,要毁掉一个考生的所有努力,远远比这样还要容易得多。

&esp;&esp;这显然是崔翘故意出的题,为的就是让他落榜。

&esp;&esp;薛白却没有走,连手里的毛笔都没有放下。

&esp;&esp;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阳光从竹帘的缝隙里透了进来,已有考生搁下了笔。

&esp;&esp;应试诗不好写,必须紧扣题目,不得游离要求。除了格律,内容也是指定的。

&esp;&esp;此题源出《楚辞》之“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投湘水自尽,变为湘水女神,常常在江边鼓瑟,以瑟音表达哀思。

&esp;&esp;终于,薛白睁开眼,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

&esp;&esp;“维暮晚烟尽,三湘宿雨停。”“神姬拂瑶瑟,丛竹二妃冥。”“妙指浮清籁,香痕宛有形。”“一弹秋月白,再奏水云泠。”“客去兰舟远,时遥帝子灵。”“曲终人未现,江上楚山青。”

&esp;&esp;这诗不算好,却是薛白自己写的。

&esp;&esp;世人多看到他在场外钻营,少有人知道他在学业上确实有下功夫,虽然他真的很难读懂唐人的声韵,学起来比旁人更艰难些,短短一年间能取得的进步也有限。

&esp;&esp;他为谋前程不择手段,这不假,但他也愿意为此拼尽全力。他从来没有一次奢望过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esp;&esp;正是因为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所以他才确信自己值得,认为自己能成功,于是自信、无畏、沉着,且绝不放弃。

&esp;&esp;第174章 挑唆者

&esp;&esp;崔翘走到了窗边,居高临下地向庑房中的士子们看去,等到最后也没看到有人弃考。

&esp;&esp;他捻着长须,目光愈发深沉起来。

&esp;&esp;达奚珣坐了一会,喃喃着“湘灵鼓瑟”,忽想到了什么,倏地站起身来。

&esp;&esp;“崔尚书,你胆大,你这是明摆着搞……”

&esp;&esp;崔翘却不像大胆的模样,脸色愈发阴沉下来,摆了摆手,止住了达奚珣要说的话。

&esp;&esp;“这边来吧。”

&esp;&esp;两人避过旁人,走到一旁,达奚珣低声道:“我才想起来薛白之父名叫薛灵,可圣人许了薛白一个状头。”

&esp;&esp;“你收到圣旨了?”崔翘反问一句,“我从未接过点他为状头的圣旨。”

&esp;&esp;达奚珣眼睛一瞪,讶道:“都不是刚进官场,诡辩何用?”

&esp;&esp;“晚一年罢了,他不过十七岁,何必急?”

&esp;&esp;“可右相答应他了……”

&esp;&esp;崔翘道:“此事后果有人担了,你大可再去问问右相。”

&esp;&esp;“我这就……”

&esp;&esp;达奚珣脚步才动,但略略一想,疑惑地看了崔翘一眼,也不问那个“有人担了”是谁担了。

&esp;&esp;只要有人担,于他而言,到时推说不知薛白之父的名字是最简单的办法。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