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356章(2 / 3)
esp;而妖贼皆由此而来,臣认为此案还有重要人物隐藏在东都。还有,刘化的养父还没查到……
&esp;&esp;“秘查,朕会给你便宜行事之权。”李隆基依旧道:“但眼前先结案。”
&esp;&esp;杨国忠俯低了身子,揣度着圣意。
&esp;&esp;刺驾发生在骊山,禁卫一直在封锁消息,圣人不欲刺驾之事传开,必须尽快结案。也得给知情者一个交代。
&esp;&esp;“遵旨。臣以为,李锡出身陇西李氏,渤海王之后裔,宗室之远亲,心怀悖逆,结妖众……”
&esp;&esp;杨国忠语速很慢,感受着圣人的气场,渐渐确定自己猜到圣意了。
&esp;&esp;“李锡拿到了达奚抚的匿丧不报之把柄,逼迫他为从犯,两人收买妖贼,谋划叛乱。然而,跳梁小丑,不能拂圣人天威之分毫……臣是否以此结案?”
&esp;&esp;“允。”
&esp;&esp;“臣会秘查,到底是谁暗中帮助刘化、李缩,使他们进入鸡坊、羽林军,之后杀人灭口。
&esp;&esp;李隆基随手一挥,高力士便捧出一份圣意。
&esp;&esp;“任杨国忠光禄大夫,兼大理少卿、殿中少监。”
&esp;&esp;“臣,谢陛下恩典!”
&esp;&esp;杨国忠大喜过望,感激涕零。
&esp;&esp;光禄大夫是从四品的朝衔,大理少卿是查案之职,殿中少监分掌天子近务,方便入宫禀奏。圣人之意很明显了,要他盯着朝臣,查查到底是什么人在心怀不轨。
&esp;&esp;“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esp;&esp;“退下吧。”
&esp;&esp;“臣告退。”
&esp;&esp;杨国忠俯着身子倒退出大殿,方才擦了擦脸上的泪痕。
&esp;&esp;这一刻,他回想起了在川蜀时那段微寒的岁月……当年又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如此飞黄腾达?
&esp;&esp;继续往外走,他看到了王鉷。
&esp;&esp;仅在两年前,他看王铁还得仰视,但今日再看,其人也不过尔尔。可惜,衣袍还不一样,彼此之间还有红袍与紫袍的差距。
&esp;&esp;如此看来,刺驾案必是王缺办的。
&esp;&esp;“王鉷,你好手段,一到骊山就把李锡、达奚抚灭口了。”
&esp;&esp;杨国忠心中这般说着,脸上浮起笑意,行礼道:“见过台辅。”
&esp;&esp;王鉷点点头,作为杨国忠的官长,以算是客气的语气道:“你做事辛苦了,待我面圣之后再与你分说。
&esp;&esp;“是,台辅。”
&esp;&esp;杨国忠又向薛白使了个眼神,自出宫而去。
&esp;&esp;天高云阔,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esp;&esp;“改名改对了,道长真是神了!”
&esp;&esp;一名宦官从大殿出来,是高力士的手下,也是圣人潜邸时就在身边的老人了,名叫冯神威。
&esp;&esp;从“力士”“神威”这些名字,或可遥想圣人年轻时肃清武周妖风的志气。
&esp;&esp;王锚两步上前,问道:“圣人先召见谁?”
&esp;&esp;“王大夫请吧。”
&esp;&esp;冯神威抬手一请,倒不忘向薛白看一眼,颔首示意道:“薛郎再稍待一会。”
&esp;&esp;“冯内官有礼了。”薛白执礼道:“应该的,我等得住。”
&esp;&esp;王鉷背对着薛白往大殿走去,听得这平静的语气,脸色不由凝重了些。
&esp;&esp;今日面圣就像是一场考验,他比薛白紧张得多。
&esp;&esp;刚刚上殿,王铁便跌了一跤。
&esp;&esp;“陛下,臣听闻竟有如此悖逆之事,肝胆俱丧……伏惟陛下无恙,臣恨不能以身替之。”
&esp;&esp;“好了,好了,你当朕没见过世面不成?”
&esp;&esp;御榻上的李隆基竟是笑了笑,拍着膝道:“一点小场面罢了,比不得当年。”
&esp;&esp;也是,一个用猎狗小弩的妖贼、一个羽林军的妖贼、二十余草民,岂值得与武后、太平公主相比?到了七月十五日,对比那两个女人,这些叛逆真的就与浮尘一样。
&esp;&esp;王缺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俯拜在地。
&esp;&esp;“臣之逆子,实为孽畜,举荐妖僧;臣之兄弟,实为蠢材,督工华清宫,出了这等疏忽。臣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