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364章(2 / 3)
笑声。
&esp;&esp;免费领币颜家幼子颜站在院门中挠了挠头,见两人聊得正开心,有些不忍打扰,但还是上前道:“阿兄,阿娘请你到堂上去。”
&esp;&esp;“好。”薛白看向颜嫣,道:“那我去了。”
&esp;&esp;“去呗。”
&esp;&esp;颜嫣摆摆手,浑不在意的样子。
&esp;&esp;待薛白走过院门,她才踮起脚往那边又看了一会,掀掉正在画的终南山画作,显出下面那幅未画好的人物来,对着画中人不满地嘟囔一句。
&esp;&esp;“还待阿爷任职满了你就赶回来,喊,想得美。”
&esp;&esp;薛白牵着马走出敦化坊,低下头,还能回想起颜嫣明亮的眸,笑时浅浅的酒窝。
&esp;&esp;少女总是遮掩着心事,不像美妇人想要什么都是直说,因此他也常常不懂她的心思。说来惭愧,他虽曾阅尽千帆,却少有这种青梅竹马的经历,难免有些笨拙。
&esp;&esp;走了一段路,他回过神来,已错过了升平坊的东门,于是他四下一看,干脆独自逛了逛长安,算是与它的暂别。
&esp;&esp;这一带是乐游原,是他在长安最有归属感的地方。
&esp;&esp;武周时,太平公主在此修筑园林,后来圣人将园林赐给宁、申、岐、薛四王,四王大加兴造,周围景色宜人,游人如织。
&esp;&esp;绕了一圈,回到升平坊西门,薛白犹舍不得进去,干脆往晋昌坊去买胡饼吃。
&esp;&esp;他更喜欢吃烤羊腿、水盆羊肉这样的菜,胡饼则只喜欢吃晋昌坊北门那一家,此时过去,那个胡子蓬松又花白的西域老摊贩依旧在那里忙活,像是永远不走。
&esp;&esp;薛白递了两枚钱币,老胡人默契地用芦苇叶包过一个刚出炉的滚烫胡饼,笑道:
&esp;&esp;“郎君久不来了。”
&esp;&esp;“难为老伯还记得我,是出门了一趟……
&esp;&esp;彼此也不熟,他不知他是状元郎,他也不知他有怎么样的故事,但胡饼上芝麻很多,又香又脆。
&esp;&esp;再往前走,大慈恩寺北面不远有家车马行,店家是个回鹘人,远远看到薛白便赶上来打招呼。
&esp;&esp;“郎君的马有两个月没修马蹄了,让小人来吧?
&esp;&esp;“也好,给它刷刷毛,我一会再来。”
&esp;&esp;“好咧!郎君这是出了趟远门吧,马毛上都是泥,要小人说,长安是天下最好的去处,还要去哪。作梦都想成为长安人咧。”
&esp;&esp;薛白听了不由笑了笑,道:“我也觉得长安最好,但我不一定要待在最好的地方。”
&esp;&esp;大慈恩寺外忽然想起欢呼声,有人在那边表演,引起了轰动。
&esp;&esp;行人们纷纷过去,一些小摊也连忙收拾摊子,搬到那附近去叫卖。阿婆们佝偻着身子,提着篮子,脚步匆匆赶过去,有卖花的,有卖果子的。
&esp;&esp;薛白于是也过去看,也不往人群里挤,就站在外面感受着这种气氛。
&esp;&esp;他听了一会才知,原来是在看公孙大娘,她少女时期曾在附近谋生,如今暂辞了供奉之职还乡,临行前想要再表演一曲剑舞。
&esp;&esp;周围的大部分看客只知看个热闹,偶尔也能听到一些有见识者侃侃而谈,说“草圣张旭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将舞姿融入书法;说“画圣”吴道子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得其神韵,演化为独特的用笔之道,其势圆转而飘举,满纸风动,为“吴带当风”。
&esp;&esp;大唐的书画歌舞,韵满长安。
&esp;&esp;正凑热闹,有人拉了拉薛白,转头一看,却是个小沙弥。
&esp;&esp;“法师何事?”
&esp;&esp;“阿弥陀佛,这位施主,可想到高处观赏表演?”
&esp;&esp;小沙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施主只要给我十钱,我便带施主到大雁塔上。”
&esp;&esp;反正是闲逛,薛白遂递了十个铜钱过去,由这小沙弥领着登上大雁塔。
&esp;&esp;“哎,那里有薛状元的题诗,还有抄本,施主可要买一份?”
&esp;&esp;“这就不必了,法师是赚些零花钱?”
&esp;&esp;小沙弥偷偷往四下一看,道:“我攒钱去丰味楼吃炒菜呢,味道最是正宗。”
&esp;&esp;大雁塔越往上登越陡,从最高处的窗子往外看,甚至能远远看到皇城的城墙,确可谓把半个长安都尽收于眼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