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377章(2 / 3)
&esp;&esp;乍看之下,他连话都不太会说,没什么智力,但待薛白又问了几句,他突然硬生地答了一句。
&esp;&esp;“俺不用纳粮哩!
&esp;&esp;说罢,老农扛着麦秆走掉了,脚上也没鞋,黝黑的赤脚踩着冻土走得飞快。显然是眼尖的很,看出眼前这些是官府的人。
&esp;&esp;薛白忽然想起了当时跟颜真卿去庆叙别业追逃户的情形,心知这必是大户人家的奴隶佃户。
&esp;&esp;若没有那次经历,任他用肉眼去看,怎么也看不出偃师县田地里的蹊跷来……因为接下来的一路上,所见都是一片安宁详和的景象。
&esp;&esp;离邙山越近,越像世外桃源。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田边屋舍俨然,让孩童发出咯咯的笑声,农妇织着布,有说有笑,炊烟袅袅。
&esp;&esp;“想必这里便是陆浑山庄了?”薛白驱马上前,与宋勉并辔而行。
&esp;&esp;“还远呢。”宋勉抬鞭一指,笑道:“山庄,自然是在山里。”
&esp;&esp;陆浑山庄处于首阳山中。
&esp;&esp;首阳山是邙山山脉的最高峰,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首阳晴晓”乃是偃师八景之一。只听这些,便知陆浑山庄景色之妙。
&esp;&esp;从山口进,迎面是“伊川坳”,两旁山势高峻,穿过长长的山坳,路上随处可见青山逶迤,峰峦叠嶂。许久,迎面豁然开朗,另有一番天地,原来背面有山谷,正是隐居佳处,谷中植桃树、李树、梅树等等,四季皆有花。
&esp;&esp;难怪宋之问作诗“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季月”。
&esp;&esp;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继续向前走,更加精致的农舍建于谷中,此间农人不论男女,个个白净,面目皎好,孩童一边追逐,一边朗朗念诗。
&esp;&esp;“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
&esp;&esp;薛白听了,道:“这诗真好。”
&esp;&esp;宋勉道:“是王维的诗,名为《奉送六舅归陆浑》。”
&esp;&esp;“哦?摩诘先生与宋先生也有亲?”
&esp;&esp;“远亲。”宋勉笑道,“我再提几个人,薛郎想必都相识。
&esp;&esp;他翻身下马,请薛白一道步行,同时抚须吟道:“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木开。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薛郎猜,这是谁作的诗?”
&esp;&esp;“还真猜不出。
&esp;&esp;“岑参,他与我妹夫杜佐是至交好友。”
&esp;&esp;“原来如此,兜兜转转,大家都是朋友。”
&esp;&esp;道:“当年,杜甫过偃师县,我等把酒言欢……彦暹说,那是他到偃师来最开怀的一天。
&esp;&esp;“可不止如此,杜佐与杜甫是族兄弟,交情一向深厚。”宋勉说着,心生感慨,叹薛白转过头看去,只见宋勉又红了眼眶,目露感伤。
&esp;&esp;一群孩童跑来,笑咯咯地围住了他们。
&esp;&esp;“六郎可算回来了,我们都会背道德经了,快给我们糖吃。”
&esp;&esp;“回头再背,我有客。”宋勉笑着,伸手摸了摸一个童子的头,道:“带他们去吧,多读书,多帮爷娘做事,一天到晚地闹。”
&esp;&esp;孩童们转头跑掉,宋勉自嘲一笑,道:“薛郎见笑了,我等经营这山庄也繁琐……
&esp;&esp;“山居清静,岂有繁琐的道理?
&esp;&esp;“请。
&esp;&esp;二十余里长的山谷,人们居于其间,耕、牧、渔、樵,鲜花果树,牛羊鱼豕,应有尽有,怡然自得。
&esp;&esp;而其中的一片亭台阁榭,方是主人们的居所。
&esp;&esp;如今宋家辈分最高的,是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其人历任剑南节度使、太原尹,以右羽林卫大将军致仕,隐居陆浑山庄,如今想必已有七八十岁了,今日并没有出面见薛白。
&esp;&esp;只有几个宋家子弟出来寒暄了一会,宋勉招待薛白在山上的阅岩亭上饮酒、看日落。
&esp;&esp;阅岩亭说是亭子,其实是建在首阳山顶的楼阁,站在楼上眺望远方,风景简直是无与伦比。
&esp;&esp;北望,最远能看到太行山,巍巍高山如横空出世,山下黄河滔滔,一泻千里,气魄雄壮;东望,可俯瞰中原,梁宋之间山峦陈布;西望,依稀可见洛阳城的恢弘格局;
&esp;&esp;南望,嵩山众峰直插云宵,洛水、伊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