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483章(2 / 3)

加入书签

&esp;&esp;他依旧是表现出了风流天子的洒脱,但殿中只有君臣四人在隐秘的对话,除了高力士之外一个侍者都没有,朗笑声回荡在空荡的殿里,有些怪异。

&esp;&esp;“臣等告退。”

&esp;&esp;他们没有再提别的,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到王焊的那些话。

&esp;&esp;像是一个黑云压城的沉默午后,本该打的惊雷始终没打下来,让人压抑。

&esp;&esp;薛白觉得一切是那样疯狂,在他眼里,李隆基的反应比王焊还要疯狂。

&esp;&esp;身为天子,不重惩谋逆者以诫天下,而是幻想着掩盖住一个不可能掩盖的真相,何等疲软?何等无力?

&esp;&esp;论魄力,还不如王焊。

&esp;&esp;

&esp;&esp;离开勤政楼,李林甫许久没有与薛白说话。

&esp;&esp;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圣人老了。

&esp;&esp;这念头一起,纷至沓来的是各种杂念,比如,他由此意识到,自己也要老了。

&esp;&esp;到了花萼楼附近,李林甫才想起来,转头对薛白道:“圣意不必对旁人多言。”

&esp;&esp;“我明白。”

&esp;&esp;“竖子想一并除王鉷、安禄山,呵,连王鉷也未必除掉。”

&esp;&esp;“右相这是在抱怨?”薛白反问道。

&esp;&esp;李林甫斜睨了他一眼,强忍怒火,径直摔袖而去。

&esp;&esp;这一幕落在外面在等的诸官员眼里,使他们更添忧虑。

&esp;&esp;圣人对这些官员亦有吩咐,袁思艺上前宣读了口谕,让他们各司其职,控制事态……除了杨国忠。

&esp;&esp;“圣人体恤杨少卿辛苦,让你回府歇养。”

&esp;&esp;“袁将军,我可否觐见圣人?”杨国忠上前,悄悄递了什么到袁思艺手中。

&esp;&esp;“诸公请回吧。”

&esp;&esp;杨国忠不由愈发焦虑,转身匆匆赶向李林甫的车驾,道:“右相且慢,下官想……”

&esp;&esp;“杨少卿且回府歇息吧,阿郎还得收拾你留下的乱摊子。”

&esp;&esp;“右相!”

&esp;&esp;杨国忠没能拦下李林甫,转头一看,只见郭千里正与薛白在说话。

&esp;&esp;“薛郎你说,我射杀王焊,功劳当不小吧?”

&esp;&esp;“噤声,还不去安慰陈大将军?”

&esp;&esp;薛白提醒了一句,翻身上马,自追着李林甫的车驾往京兆府审讯王鉷、邢縡。

&esp;&esp;谋反这么大的事,连陈玄礼的儿子都死了,岂是轻易压得住的?哪怕是皇帝想压。

&esp;&esp;

&esp;&esp;勤政楼。

&esp;&esp;殿中,只有高力士还侍立在李隆基身边,今日就是连他都不太理解圣人的决定。

&esp;&esp;“嘭。”

&esp;&esp;忽然一声闷响打破了寂静。

&esp;&esp;李隆基再也忍不住,将手中的酒器重重砸在地毯上。

&esp;&esp;“该死!该死!全都该死!”

&esp;&esp;高力士连忙跪倒,道:“圣人息怒,王焊已死……”

&esp;&esp;“朕知道。”

&esp;&esp;李隆基一脚踢飞了那酒器,也没再有更多动作,闭上眼,长长吐了一口气。

&esp;&esp;“他既死了,朕能如何?朕自年轻时就明白,不可由怒火冲昏头脑。朕绝不至于因一个傻子几句妄言就失了分寸,他诋毁朕,他诋毁朕,朕反而该活得更好……该活得更好。”

&esp;&esp;“是,圣人真千古明君也。”

&esp;&esp;“是吧?”李隆基笑了笑,道:“朕冷静想过,王焊掀不起风浪,旁人是否谋逆由哥奴去查即可。王鉷……朕相信、了解王鉷,他包庇兄弟是真,但必不知情。若杀了他,太多事得朕亲自操劳,可最重要的是,朕得活好,朕当长寿康健,此为最重要之事。”

&esp;&esp;“圣人明鉴。”

&esp;&esp;高力士觉得这道理似乎很对,但似乎又有哪里不对,说不上来。

&esp;&esp;“当此千载未有之盛世,大唐长安万年,岂有人能谋逆成功?一个疯子误打误撞,朕越镇定,越能消弥其影响。”李隆基从容笑道:“朕大可处变不惊,今夜早些歇。”

&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