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676章(2 / 3)
他说不清是什么心情,首先是有些得意,他与李林甫年纪相仿,如今李林甫都病入膏肓了,而他还身体健朗,自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潇洒。
&esp;&esp;之后,有一点唏嘘,若少了李林甫这个得力的宰相处置国事。往后诸事要自己费心操劳,也许就老得快了。
&esp;&esp;但在这点唏嘘之外,李隆基感到更多的是恼怒。
&esp;&esp;虽说那道人所谓的“元气”之说荒谬,但世间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李林甫染了恶疾,却也来沾他的元气,李林甫多沾去一分,他岂不是便要少一分。
&esp;&esp;因此事,李隆基莫名对李林甫心生了一丝嫌恶。
&esp;&esp;他第一次意识到,那个右相,已经不能为他做事却要来沾他的元气了。
&esp;&esp;是日,李岫跪在华清宫前,还没有意识到,右相府往日种下的种种恶果,已经开始回报过来了。
&esp;&esp;而右相府树敌无数,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esp;&esp;
&esp;&esp;天宝九载的最后一月,李林甫病重,许多国事圣人只好亲自处置。
&esp;&esp;对南诏、契丹两场大战接连获胜,李隆基龙颜大悦,下旨勉励了杨国忠、安禄山,许诺必有重赏。
&esp;&esp;他恩准了杨国忠回长安的恳请,也批允了安禄山调阿布思到范阳的请求。
&esp;&esp;如此,南北皆定,天下太平。
&esp;&esp;……
&esp;&esp;腊月二十二,圣旨传到了益州。
&esp;&esp;杨国忠领了旨,欢天喜地,但转眼就听说了安禄山大败契丹的消息,脸就沉了下来。
&esp;&esp;“假的,杂胡的战报一定是假的!”
&esp;&esp;“这……国舅如何能断言?”
&esp;&esp;“我就是知道!”
&esp;&esp;杨国当然知道安禄山的战报是假的,因为攻破太和城之前,他就已经把捷报送回长安了,为的就是赶在年节前让圣人高兴。
&esp;&esp;安禄山这种人,肯定也是这么做的。
&esp;&esp;“杂胡,也配与我一样立大功。”杨国忠不由恼火道:“我的功劳还是实打实的!”
&esp;&esp;这或许才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本来大家都是一样会糊弄圣人。这次自己办了实事,安禄山却也糊弄到了一样的功劳,如何能不气。
&esp;&esp;“给我写一封信给薛白,告诉他,该回长安夺权了。”
&esp;&esp;“是。”
&esp;&esp;“慢着!”杨国忠转头一想,却是抬了抬手,喃喃道:“我想想……先别告诉他,让他先待在姚州,我得先回去。”
&esp;&esp;第359章 去留
&esp;&esp;苍山上立了许多个坟茔,埋葬着在征南诏一战中死去的士卒。
&esp;&esp;沙场战亡的只是少数,因伤病、水土不服而死的,战后一统计,竟是有两万余人。
&esp;&esp;看到这些牺牲,薛白才真切感受到祖宗们栉风沐雨开辟疆土的不易。故而他每天都会花些时间在这一大片坟地前站一会。
&esp;&esp;有时郑回也会过来,除了向薛白打探他家小的情况,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便是南诏往后的治理与开化,对此,郑回每次都会说很多,语气中透着忧虑。
&esp;&esp;“阁罗凤之叛虽平,可大唐治理云南的根本问题可还没解决啊。”
&esp;&esp;“没关系的。”薛白对此反而很看得开,道:“慢慢来,我保证云南早晚会归化的。”
&esp;&esp;“薛郎力主让王节帅远征,对此就没有想法吗?”
&esp;&esp;“与其担心遥远之事。”薛白道:“你可知你收养异牟寻之事被人检举了?”
&esp;&esp;郑回脸色一变,惊疑不定,道:“真的?若朝廷知晓了此事,为何毫无动静?”
&esp;&esp;“也许是想利用此事对付政敌吧?”薛白也不确定,随口说了猜测。
&esp;&esp;他的姚州司马一职就是通过右相府调动的,自然知道军中有不少李林甫的人。只需要收买驿马,就能悄悄查看云南与长安的文书来往,故而看到了崔光远写信给李岫,密报了郑回有可能暗中收养阁罗凤的孙子。
&esp;&esp;至于崔光远是何时与李岫搭上线的?薛白猜想,该是离开长安前,他带崔光远到右相府,在他见李林甫时,李岫正好有个与崔光远长谈的机会。
&esp;&esp;李岫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