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738章(1 / 3)
&esp;&esp;第388章 心证
&esp;&esp;圣人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esp;&esp;花萼楼下,乐手们以铜琶铁板弹奏着《西河剑器浑脱》,伴随着雄浑的曲乐,红衣弟子们满场飞舞,矫若游龙,挥洒出万千气象。
&esp;&esp;曲终,喝彩声中,她们退下舞台。李十二娘想到方才偶遇薛白听到的玩笑话,抹着额上的汗水,追上公孙大娘,问道:“师父,你收养了七名孤女吗?”
&esp;&esp;公孙大娘道:“为师收养的岂止七人。”
&esp;&esp;“那是真的?”李十二娘道:“薛郎说师父收养的七名孤女名扬江湖,称为‘七秀’,又有七秀十三钗,皆是闻名遐迩的人物,弟子怎从未听说过?”
&esp;&esp;“薛郎逗你玩的。”
&esp;&esp;“啊?”
&esp;&esp;李十二娘正觉失望,忽听得那边一阵惊呼,她站在台阶上转头望去,见十数只大象正缓缓走来。她看得呆住了,一时忘了离开花萼楼。
&esp;&esp;她还算是见多识广的,周围一些没见过大象的宦官、宫女则差点把手中端着的杯盘落在地上。
&esp;&esp;大象们身上有着隆重的装饰,迈着粗笨的脚步走到了广场前,打了个响鼻,抖动着扇子般大的耳朵,引来无数惊叹。更让人们惊讶的是他们长长的鼻子,灵活地卷动着,有规矩地起舞。
&esp;&esp;但其中却有一头大象并不肯舞,长长的鼻子卷着,仰着头嗷嗷乱叫。
&esp;&esp;“它鼻子里卷了东西!”有眼尖者大喊道。
&esp;&esp;“那是什么?”
&esp;&esp;很快,有宦宦端着托盘过来。
&esp;&esp;那大象似通人性,把长鼻舒展开来,落在托盘上的竟是一棵巨大的灵芝。
&esp;&esp;“这是……大象为圣人献瑞贺寿啦!”
&esp;&esp;“神迹啊。”
&esp;&esp;围观者们抻长了脖子,兴奋地议论不已,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见到如此奇妙之事。
&esp;&esp;那棵大灵芝被送进大殿内,呈在了李隆基面前。
&esp;&esp;“圣人,灵象献瑞,圣人得此灵芝,必将千秋万岁!”
&esp;&esp;“好!”李隆基听了心情大好,朗笑道:“再搬一箱金钱来,今日人人有赏!”
&esp;&esp;高力士代为先看了那灵芝,讶道:“怎还带着土?这灵芝莫不是刚摘下来的?”
&esp;&esp;这问题难倒了众人。
&esp;&esp;“回高将军,兴庆宫并未种有灵芝。”
&esp;&esp;“去看看,这灵象是从何处采来送给圣人的。”
&esp;&esp;“喏。”
&esp;&esp;大象之后,入场的则是犀牛。
&esp;&esp;莫小看只是十余只动物,这犀牛其实非常珍贵,它们是爪哇犀,乃是南海爪哇国进贡的。而关中的天气已经比远古时寒冷了太多,并不适合这些贡犀生存。哪怕它们被安置在皇家园林里精心照料,免不了因水土不服而死。
&esp;&esp;所以,今日贺寿的犀牛代表着藩邦的臣服、皇家园林强大的物力人力,是大唐无比强盛的象征,是圣人丰功伟绩的写照。
&esp;&esp;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esp;&esp;但,这还不是最了得的,千呼万唤,舞马终于出来了。
&esp;&esp;整齐的马蹄声响起,仿佛来的只有一匹马。可人们转头看去,见到的是如洪流一般的马群。四百匹马齐奔,呈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esp;&esp;“鼓来!”
&esp;&esp;李隆基也兴奋了起来,脸上容光焕发,亲自登上了高台,走到了一面大鼓前。
&esp;&esp;所有的表演里,唯有舞马,永远是他亲自指挥的,用他的鼓点。
&esp;&esp;他拾起鼓槌,像是将军握住了大刀,文人握住了毛笔,舞马们欢呼着,跃上了三层高的板床。
&esp;&esp;“咚、咚、咚……”
&esp;&esp;随着鼓点,舞马们开始摇头晃脑,马蹄踏着节拍,腾跃飞旋,所谓“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它们身披锦缎,颈挂金铃,鬃毛系珠,所谓“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除了起舞,它们甚至还会极为高难度的动作,踏上了板床之间悬着的绳索,所谓“婉转盘跚殊未已,悬空步骤红尘起”。
&esp;&esp;人们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