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906章(2 / 3)

加入书签

关中来的,想必是长安消息?”

&esp;&esp;“该是长安已失守了。”

&esp;&esp;李俶应着,驱马上前,离开李泌身边,单独去迎了那哨马,倾耳听其禀报。

&esp;&esp;“如何?”

&esp;&esp;“长安犹在坚守,守军甚至一度夺下了叛军营地。”

&esp;&esp;“怎么会?”李俶讶然不已,下意识地转头往李泌的方向看了一眼。

&esp;&esp;李泌见此一幕,回想起了两日前听说的事。

&esp;&esp;他一进城就意识到城中“搜捕叛逆”一事蹊跷,叛军既未攻到陇右,平凉如何有叛逆?遂抢先一步找到了高参,得知长安城中的圣人是真的,忠王才是叛逆。

&esp;&esp;“圣人若是假的,岂会下旨封忠王为朔方节度使?圣旨便在广平王手中,他却将其藏匿,其心可诛!”

&esp;&esp;高参的一番话,李泌没有表态是信还是不信。

&esp;&esp;自从他辞官以后,已成了化外山人,不再管朝争。他不在乎诸王当中谁忠孝、谁谋逆,此番出山,只求平定祸乱。

&esp;&esp;“我带了一箱书,你藏进去。”

&esp;&esp;“然后呢?”

&esp;&esp;“我与广平王对谈,你大可在箱子里听着。待我出城那日,设法放你离开,你自回长安,告诉薛白……守住,等着。”

&esp;&esp;

&esp;&esp;长安。

&esp;&esp;崔乾佑被摆了一道之后,火冒三丈,攻势愈发凶猛了起来。

&esp;&esp;面对如此攻势,长安城中每日都有人心生摇摆。

&esp;&esp;如此,薛白则不得不透露出他的计划,以求安定人心。

&esp;&esp;“此事是机密,你必须保密。”

&esp;&esp;第一个听的人是元载,忙不迭地点了点头,道:“北平王不信旁人,还能不信我吗?我的嘴是最严的。”

&esp;&esp;“你的立场也是最不定的。”

&esp;&esp;“北平王误会了,我只是从不参与党争,一心做实事罢了。”元载正色,起誓道:“但从今日起,我为北平王马首是瞻。”

&esp;&esp;“好,闲话少叙。”薛白指点着地图,道:“你莫看叛军数万人攻城,声势浩大,它最大的弱点在何处?在战线拉得太长,对付这战线,该如何?”

&esp;&esp;“切。”元载道,“截断其战线?”

&esp;&esp;“不错,我们的计划,以封常清率安西军入关中;再使李光弼取临晋,逼潼关;最关键是,命郭子仪出井径,直逼范阳,如何?”

&esp;&esp;元载道:“若如此,长安之围自是可解,但忠王不是已经称帝,如何会?”

&esp;&esp;“假的。”

&esp;&esp;“假的?”元载一愣。

&esp;&esp;薛白道:“你以为我到陈仓是去做什么?”

&esp;&esp;元载张了张嘴,道:“忠王莫非是?”

&esp;&esp;“嘘。”薛白道,“此事我只告诉你一人,我与李亨已商定,齐力破贼,再谈其它。大军业已在路上,如今不过是放出假消息,使叛军掉以轻心。”

&esp;&esp;“……”

&esp;&esp;一番话听罢,元载心中大定,道:“北平王放心,此事我必守口如瓶。”

&esp;&esp;“去吧。”

&esp;&esp;待元载走后,薛白又让人招过下一位,这次来的是工部尚书徐安贞。

&esp;&esp;说过了破敌的计划,面对徐安贞的疑惑,薛白再次道:“徐尚书,此事我只告诉你一人。”

&esp;&esp;“北平王放心,此事绝不传入第三人之耳……”

&esp;&esp;第474章 骗子

&esp;&esp;汉中。

&esp;&esp;梁州城北关大街支着一家面摊,摊边的两块大石头夹着一根竹竿,竿上旗幡在风中招摇。

&esp;&esp;一个中年男子牵着两匹骏马走过,抬头看着旗幡,喃喃念道:“天汉汤饼,嗬,好大的口气。”

&esp;&esp;“客官,小人这是‘大汉汤饼’,幡上裂了,拿葛布补的,多了一横。小人家的汤饼,大汉来吃也管饱。”

&esp;&esp;中年男子眯起眼再一看,道:“来份汤饼。”

&esp;&esp;他在摊子上坐了,四下一看,道:“关中战乱连天,我看汉中似无太多影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