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916章(1 / 3)
&esp;&esp;破风声响,天忽然黑下来。张小敬瞪大眼,努力看清那黑暗中的情形。
&esp;&esp;渐渐地,眼睛适应了夜幕,他看到叛军那一刀斩歪了,斩在了姚汝能的胳膊上。
&esp;&esp;“当——”
&esp;&esp;也就是在此时,他们听到了悠长的鸣金声。
&esp;&esp;叛军们愣了愣的同时,张小敬已忽然跃起杀上,拉回姚汝能,爆发出惊喜的大喊。
&esp;&esp;“守住了!”
&esp;&esp;“守住了?”
&esp;&esp;姚汝能诧异了一下,转头看向城外,只见叛军主帅的大旗正在越来越远。
&esp;&esp;下一刻,他却是问道:“为什么?”
&esp;&esp;“什么为什么?我们守住了长安!”
&esp;&esp;“怎么做到的?”姚汝能十分好奇,喃喃道:“北平王怎么做到的?”
&esp;&esp;忽有欢呼声从城中传来。
&esp;&esp;“北平王!北平王……”
&esp;&esp;他们转头看去,青门大街上,已亮起了团团篝火,士卒们正围着薛白欢呼。
&esp;&esp;“哈哈。”
&esp;&esp;张小敬也抛掉手中的武器,加入了他们的狂欢。
&esp;&esp;守住长安,使得薛白在他心中已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
&esp;&esp;
&esp;&esp;落日前的一刻,李琮正站在花萼相辉楼上。
&esp;&esp;这里离城门并不远,对于他这种身份来说,算是亲临前线了,他也确实激励了不少士卒。只是一开始显得像是于事无补。夕阳坠落的刹那,让他觉得整个大唐都坠入黑暗了。
&esp;&esp;然而,竟是在那黑暗之中,他听到了叛军撤军的声音。
&esp;&esp;他不知原因,但心中的惊喜可想而知。
&esp;&esp;嘴里的无数个“居然”“怎么会”被他咽下去,他双目落泪,看向天空,喃喃道:“天佑大唐,天佑大唐。”
&esp;&esp;“殿下,殿下守住了京城啊?!”
&esp;&esp;虽然更具体的情况还不知道,但薛白既然称这是守长安的最后一战,众人自是相信叛军将要退兵了。
&esp;&esp;李琮身后的官员们亦是惊喜,惊叹了一句之后,连忙歌功颂德了起来。
&esp;&esp;在父兄出奔的情形下,独自监国,孤守长安,率乌合之众挡叛军精锐主力,这等功劳,当然是极高的,他也确实当得。
&esp;&esp;听着这些颂赞之词,李琮脸上浮现出极为喜悦的笑容。他仿佛能想像到自己君临天下,再造盛唐。
&esp;&esp;只是,这种喜悦很快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esp;&esp;“北平王!”
&esp;&esp;“北平王!”
&esp;&esp;李琮走了几步,从栏杆向东望去,能看到青门大街上数不清的士卒已抛掉手中的兵器,围着薛白,发出了由衷拥戴的欢呼。
&esp;&esp;他脸上的笑容不由地僵固住了,感到背脊发凉,仿佛有人拿着匕首抵在他的后心。
&esp;&esp;从日落,到敌军鸣金,再到唐军欢呼,时间只过了短短的一会儿,然而,李琮的一颗心,从绝望到惊喜再到忌惮,也已是一波三折。
&esp;&esp;一朵乌云遮住了月亮。
&esp;&esp;但长街上却点起了篝火。
&esp;&esp;西边,李琮站在高高的宫中楼阁上,东边,张小敬站在尸横遍野的城头,同时看着被篝火照耀着的、欢腾的长安军民。
&esp;&esp;
&esp;&esp;“北平王!”
&esp;&esp;“北平王!”
&esp;&esp;薛白置身于欢呼之中,转头四看,反而有些茫然。
&esp;&esp;他想到了初来之时那个下雪天,环顾长安,不知自己是谁。如今于这漫天的欢呼中,他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esp;&esp;无关乎于“北平王”这个名号,郡王也好,亲王也罢,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长安城,与这满城军民的命运建立了连接,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权力,也将担负起与之对应的责任,他将守护它。
&esp;&esp;以前,很多志向都只是嘴上说说,而现在“守护长安”成了实质的东西,他愈发清楚重生一场,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