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932章(2 / 3)

加入书签

把老昏君撂下皇位了,值。”

&esp;&esp;之所以这么说,因他已有了穷途末路的预感,铺垫了一句之后便道:“原以为李亨给的条件不错,两个节度使之位、依旧领麾下兵马……竟是圈套。你说,是李亨耍了我们,还是李琮?”

&esp;&esp;崔乾佑语气冰冷,道:“你若想有好的招降条件,唯有狠狠杀他们,将他们杀得胆颤心惊。否则,唐军必诛了我们这些‘恶首’,整编我们的兵马。”

&esp;&esp;“粮草士气……”

&esp;&esp;“粮草士气你不必担心。”崔乾佑语气坚决,道:“还有。”

&esp;&esp;“早便要告罄了,还能有多少?”田承嗣饮尽了囊中的酒,转头在帐内看了一眼,问道:“你帐中那几个侍婢呢?”

&esp;&esp;“充军粮了。”

&esp;&esp;田承嗣愣了一下,许久才开口道:“莫拿给我吃,否则我与你翻脸。”

&esp;&esp;崔乾佑懒得理会他,问道:“你说,长安城开始吃人了吗?”

&esp;&esp;“也许吧。”

&esp;&esp;“若长安存粮告罄,李光弼一定巴不得我们退走,不可能扼守潼关。”崔乾佑道,“换言之,长安城有粮食补给。”

&esp;&esp;田承嗣道:“从何处?”

&esp;&esp;崔乾佑在地图上划了个标记,作了猜测,之后他看了眼时辰,闭目不语。

&esp;&esp;过了一会儿,连续有哨马回来,分别禀报了他们打探到的情报。

&esp;&esp;其中,一名哨探禀报道:“末将打探到,唐军过些日子还要从河东运一批粮草经蒲津渡,运往长安。”

&esp;&esp;“呵。”崔乾佑冷笑一声。

&esp;&esp;“末将是否……再去探探?”

&esp;&esp;“滚。”

&esp;&esp;王承嗣不耐,将那哨探踢了出去。既然已经上过一次当了,他自是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esp;&esp;渐渐地,情报更多,他们也从这其中拼凑出了长安的补给情况。

&esp;&esp;“不难猜,必是从秦岭运粮来的。”

&esp;&esp;“我们去这里。”

&esp;&esp;崔乾佑指向他在地图上的标记,那里有歪歪扭扭的三個字写着“少陵塬”。

&esp;&esp;

&esp;&esp;解县。

&esp;&esp;王缙既然来了,见过了薛白之后还特意去见了薛白带来的一批官员。他用这些人治理太原,才算是彻底倒向北平王一党。

&esp;&esp;这批官员都非常年轻,其中,元结、颜季明,王缙是认识的,其余者王缙虽然不识,却也稍稍听过他们的才名。

&esp;&esp;“这是常衮,天宝十二载进士,原任太子正字,如今或可在太原县任一个主簿。”

&esp;&esp;“见过王少尹。”

&esp;&esp;“我在报纸上读过他的诗,写得甚好。”王缙随意评价了一句,又向薛白道:“北平王办报纸,也不知发现了多少天下英才啊。”

&esp;&esp;“是。”薛白并不谦逊,似说笑一般道:“因这报纸,天下英才尽入彀中。”

&esp;&esp;王缙因他引用太宗皇帝的话而略感尴尬,不敢回答,又看向另一人。

&esp;&esp;“第五琦。”

&esp;&esp;薛白遂继续引见了一个年过四旬,沉稳寡言的中年男子,道:“开元十四年明经入仕,任过不少重职,曾助韦坚开通漕运。后被牵连,贬为须江县丞,前些年我举荐他回朝中任官,此番随元结至太原当个支度副使,必能对王少尹多有助力。”

&esp;&esp;王缙一看,第五琦虽屡经贬谪而官位不高,却透着一股强干威严之气,便知此人不简单。

&esp;&esp;方才的常衮只是个刚入仕的年轻人,王缙还不放在眼里,此时却意识到薛白安排到他身边的都是厉害人物,可见其控制太原府的决心。

&esp;&esp;“见过王少尹。”第五琦为人十分耿直,上前见了礼,便道:“我之所以到河东,乃是向北平王毛遂自荐。今国事之重在于平叛,而平叛之师需有钱粮。我以为,除了江淮之外,现今唯有榷盐以充军费。”

&esp;&esp;“不急,不急。”王缙能感受到第五琦的强势,摆了摆手,笑道:“上任了再谈。”

&esp;&esp;薛白适时表明了对这批官员的支持,道:“长安的粮食不能只依靠蜀郡,还需从河东支援,平叛之后势必要改革税制。你们到任以后,务必开始丈量田亩,借着这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