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989章(2 / 3)

加入书签

薛白的目光看向地图,在山东济宁一带放下了一枚兵棋。

&esp;&esp;他知道史思明想要直取洛阳,因此防备的重心一直都放在汴州到洛阳一带,如今叛军从更东边突破了,让他有些后悔没能更早换掉李祗。

&esp;&esp;“李祗必是有保留实力之心。”

&esp;&esp;王难得道:“叛军过了黄河,张巡两面受敌,防御的压力就更大了。”

&esp;&esp;“是啊……”

&esp;&esp;衙门中灯火通明,重新调整着各种防御的方案、粮草的调配。

&esp;&esp;到了天明有很多的情报送来。

&esp;&esp;留守东都的颜杲卿上表,因胡良渡之败,开封、洛阳一带的百姓十分惊慌,不少人已在寒冬逃亡。新任的偃师县令周翮未见叛军身影,已弃城而逃,为官兵所擒,颜杲卿将其斩首示众。

&esp;&esp;在薛白看来,眼下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击败叛军,而是洛阳一旦再次失守,天下人的信心就没了,会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esp;&esp;这一战,首先要保卫的是信心,是百姓对大唐的预期。

&esp;&esp;

&esp;&esp;薛白思虑了很久,再次去找了李泌,问了一个问题。

&esp;&esp;“我打算亲自出镇洛阳,长源兄以为如何?”

&esp;&esp;李泌讶然,思索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为何作此想?”

&esp;&esp;薛白道:“本考虑过奉陛下御驾亲征,以雷霆之势迅速扫平叛乱,免除后顾之忧,但有些阻力。”

&esp;&esp;岂止是有些阻力,此事,薛白没有与颜真卿商议过,就是知道颜真卿必然不肯。

&esp;&esp;李泌听了也是十分不安。

&esp;&esp;事实上,薛白的一些图谋,此时已露出了端倪。

&esp;&esp;薛白曾经当过偃师县尉,在伊水与洛河之间均田免赋,再加上曾在不毁坏洛阳的情况下入城擒住了安禄山,可以说在东都颇得人心。

&esp;&esp;而李唐宗室的根基在长安。那么,一旦薛白把天子迎奉到洛阳去……武则天当年就是那么做的。

&esp;&esp;“不可能。”李泌道“关中才安稳,御驾不可轻移。”

&esp;&esp;“是啊。”薛白道,“可洛阳人心不安,所以我想出镇洛阳,你觉得如何?”

&esp;&esp;李泌知道薛白此举对战事会有好处,他曾经两次守下长安,出镇洛阳,自然能让洛阳军民知道朝廷不会放弃东都的决心。

&esp;&esp;可一旦如此待平叛之后,薛白就更加功高盖主了。

&esp;&esp;若薛白留在长安,则平叛之功与威望必在郭子仪、李光弼。往后天子只需拉拢此二人便可辖制薛白。他去了洛阳则不同,一番经营之后,只需断掉长安漕运,轻易可将天子挟持过去……

&esp;&esp;“不妥。”

&esp;&esp;李泌摇了摇头,淡淡道:“郭子仪、李光弼,皆当世名将,自有破敌之策,你多加干涉,有害无益;颜杲卿、张巡亦是一时之名臣,由他们守城拒敌,多你、少你,无甚太大区别。”

&esp;&esp;薛白自嘲一笑,道:“是吧。”

&esp;&esp;李泌以好奇的目光看向他,微带讥嘲之意,问道:“你就不怕,离了长安,会失了你的权柄。”

&esp;&esp;“权柄不是守着这几座宫阙就能来的。”薛白叹道:“我哪有什么权柄,只不过是守护住了一些生黎,众望所归,如此罢了,故而,不敢让他们失望啊。”

&esp;&esp;李泌一愣,只当他是在开玩笑了,岔开话题,道:“说有用的,要解眼下燃眉之急,当督促李祗尽力抗敌……”

&esp;&esp;两人又议论了一会李祗之事,薛白也就离开了。

&esp;&esp;李泌独坐,思虑着,也不知方才是否已说服薛白不要去洛阳。

&esp;&esp;他很担心,李琮会因为觉得薛白离开长安有利于他施展拳脚而应允此事,那就太目光短浅了。

&esp;&esp;经历了安禄山的叛乱,朝堂对天下各道的掌控力已大为减弱。哪怕李琮趁着薛白不在而控制了大部分朝臣,可不能调动平叛的大军,又有何用?可谓是舍本求末。

&esp;&esp;想到这里,李泌很希望能提醒天子一句。

&esp;&esp;可惜,他被幽禁在这道观之中,能做的只有修行。

&esp;&esp;

&esp;&esp;两天后,战报终于详细地传到了李琮耳中,他深为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