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017章(1 / 3)
&esp;&esp;郭子仪“呵呵呵”地笑了几声,抚须道:“雍王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竟愿激流勇退?”
&esp;&esp;随着叛乱平定,薛白这所谓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权显然是一定会被卸职的。他已经想好了,与其被动等别人来捋,倒不如主动拿它来交换好处。
&esp;&esp;“我是圣人的臣子。”薛白打着官腔,道:“国家有难该站出来,如今该到了把兵权交还给圣人的时候了。”
&esp;&esp;郭子仪不信这些有的没的,但已经了解薛白的心意。
&esp;&esp;他当然没有权力作主让薛白到范阳主事,但却能够把继续进兵,稳定范阳、攻克平卢的职责交给薛白。
&esp;&esp;薛白也担得起,毕竟降将田承嗣就是被他打败并招降的。
&esp;&esp;作为交换,薛白会把史思明交给郭子仪,相当于放弃了回长安献俘出风头的机会。
&esp;&esp;若照此发展,郭子仪便可早于薛白返回长安,辅佐圣人;而薛白或许可在范阳建立势力,之所以说是“或许”,因为此事更难,需要更多时间。
&esp;&esp;一时之间,郭子仪也不能预判出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扼制薛白,犹豫着,沉默不语。
&esp;&esp;薛白仿佛能看出他的心思,想了想,道:“郭司徒若是在想着如何制衡我,何不想想如何做对社稷更好。若依今日所言,我当能稳定北方,为大唐免除祸患。”
&esp;&esp;这句话,算是为这场谈话一锤定音了。
&esp;&esp;次日,薛崭得知了要把史思明交给郭子仪,押往长安献俘一事,不免有些不甘。
&esp;&esp;“阿兄,他们这不是抢功吗?”
&esp;&esp;“不是。”
&esp;&esp;薛白拍了拍薛崭的肩,道:“放心吧,你冒死擒下史思明很有用,换来了最实质的权力,且没人能抹杀掉我们的功劳。”
&esp;&esp;薛崭大喜,咧嘴一笑,道:“我的伤很快就好了,也能随阿兄北上吗?”
&esp;&esp;“嗯,我们去趟范阳。”
&esp;&esp;薛白转头北望,意识到在这一辈子自己还未去过北方。
&esp;&esp;……
&esp;&esp;数日之后,薛白率领着万余人抵达了范阳。
&esp;&esp;在安禄山、史思明之后,又一个有着帝王之志的人来到了这里。
&esp;&esp;他立马于桑干河边,看着河水奔流而去,仿佛流到了数百年后的永定河。
&esp;&esp;抬起头,熟悉的燕京城在时光中斑驳,显得无比的陌生。
&esp;&esp;
&esp;&esp;囚车上的史思明抬起了头,远远望向了长安城雄伟的城墙。
&esp;&esp;记忆在脑海中斑驳,他不由想到了很多年前的旧事。
&esp;&esp;大概有十数年的漫长岁月了,是天宝元年,他随安禄山入朝觐见,彼时的圣人十分赏识他的将才,赐座,并与他畅谈许久。
&esp;&esp;“史卿年岁几何了?”
&esp;&esp;“臣四十矣。”
&esp;&esp;“史卿显贵之日在往后。”
&esp;&esp;圣人这般勉励了他,便赐名“思明”。
&esp;&esp;可到了如今,他还没想明白,自己只是志在天下,有错吗?
&esp;&esp;史思明想到这里,转过头,向旁边的士卒道:“我想拜见圣人。”
&esp;&esp;没人理会他。
&esp;&esp;“圣人若不见我,早晚要失位于薛氏。”史思明这般吓唬着李琮,还在为他的前程性命做最后的努力。
&esp;&esp;此时此刻,李琮正在城郊,亲自迎接郭子仪、李光弼。
&esp;&esp;平定安史之乱,这种勘乱定兴的赫赫战功足以让他直追先圣,成为兴复大唐的明君,当然值得狂喜。
&esp;&esp;最初闻讯时,李琮正在与窦文扬议论国事,竟是激动地握住了窦文扬的手,痛哭流涕,不知所言。
&esp;&esp;“这些功劳若真的全是朕立下的就好了啊!”到最后,他还是失态了,说了这种极不该说的话。
&esp;&esp;窦文扬作为亲近宦官,早就知道圣人的水平,听了也不惊讶,反以有些严厉的语气道:“陛下岂可如此妄自菲薄,谁人不是陛下的臣民?谁人立下的功劳不是陛下的?!”
&esp;&esp;“是朕失言了。”李琮抹着泪,喜极而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