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022章(2 / 3)
都算熟悉,拳脚也不错,一身的腱子肉十分粗壮。
&esp;&esp;他轻视杜甫这个瘦巴巴的提学官,不愿受其爱护,干脆冲回来,把手里的死公鸡狠狠砸在一个役吏头上,对着其他人就猛打。
&esp;&esp;惨叫声不停作响,那边张惟诚也带着一众生徒折返回来。
&esp;&esp;他手里拿着菜刀,当即吓得学官、役吏们抱头就逃,只剩下杜甫还站在那。
&esp;&esp;“哈哈哈。”
&esp;&esp;顽童们大笑,倒也不敢碰杜甫,捡起地上的死鸡跑掉了。
&esp;&esp;留下散落一地的书页,被八月末的秋风卷起,带着一种不服王化的凌乱感。
&esp;&esp;杜甫气愤不已,继续追着喝止,还没追出县衙就追不动了,只好倚杖休息。
&esp;&esp;想要骂些什么,开口都像是诗。
&esp;&esp;“河北群童欺我老无力,万般规矩管不住,公然抱书扬长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esp;&esp;正此时,远处响起了整齐的呼喝声。
&esp;&esp;只见一队兵士押着那些生员归来,为首的年轻将领正是浑瑊。
&esp;&esp;“杜提学管束学班未免太过宽松了,若不能收服这等劣徒,末将愿意代劳。”
&esp;&esp;杜甫转头一看,便见薛白站在那里。
&esp;&esp;薛白也听到了杜甫的诗,脸上反而泛起了些许笑意。
&esp;&esp;诗虽还是那哀怨的诗,可情境却大不相同了,而杜甫的未来、大唐的未来,也将大不相同。
&esp;&esp;他们现在教授学问,为的是安稳,为的是往后的复偿,也为了回答那一句疑问——
&esp;&esp;“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sp;&esp;第534章 军屯
&esp;&esp;傍晚,薛白去见了李泌。
&esp;&esp;李泌到范阳也几日了,他虽不愿辅佐薛白,但对范阳的局势却十分好奇,每日薛白来询问他的意见,他都颇有兴致地听着,为了让薛白多说几句,难免要给些建议。
&esp;&esp;“对了,今日张忠志的两个儿子带着一众生员在州学闹事,我让浑瑊将他们都捉起来了。”
&esp;&esp;“未免小题大作了些。”李泌道:“几个少年郎顽劣,出动官军精锐。反而有可能让原本不大的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啊。”
&esp;&esp;“这话有道理。”薛白道:“可若放任这些将门子弟不管,只会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使之轻视朝廷。早晚要管束,早管比晚管好。”
&esp;&esp;这些话哄得了旁人,李泌却能一眼就看出薛白的心思,道:“看来,你对范阳的现状不太满意。怎么?还想再敲打一下那些降将。”
&esp;&esp;“不愧是李长源。”
&esp;&esp;“过犹不及,小心玩过火了。”
&esp;&esp;“这次不针对谁。”薛白道:“我想改变的是河北军队的现状,继而改变如今为防备河北导致的河南、河东、江淮重兵驻屯的情况。正想问问长源兄对此事有何看法。”
&esp;&esp;李泌真不想为他谋划,可此事毕竟是对社稷有利,他沉吟了半晌之后,还是应道:“倒有一个法子。”
&esp;&esp;说到这里,他目光看去,见薛白正好整以暇地坐着静待下文,一副理所当然听他出主意的样子。
&esp;&esp;“但这法子雍王该是已想到了,又何必问我?”
&esp;&esp;“还需要长源兄参详。”薛白道:“这样吧,我们各自写出来,如何?”
&esp;&esp;李泌虽知这又是薛白笼络他的伎俩,可他确实乐于玩这样能比试智力的游戏,还是点了点头。
&esp;&esp;“各自写下吧。”
&esp;&esp;两人遂执笔在纸上写了各自的答案,交换一看,果然都是“军屯”二字。
&esp;&esp;薛白眼睛一亮,道:“如此看来,此事可行。”
&esp;&esp;“要防止河北藩镇割据,需复府兵制。”李泌道:“而复府兵制,当先恢复屯田。可要屯田,需先使诸军完全听朝廷号令,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能做到?”
&esp;&esp;“勉力一试罢了。”薛白对此似乎并没把握,但还是问道:“长源兄可有办法教我?”
&esp;&esp;“没有。”
&esp;&esp;李泌回答得很干脆,说罢就闭上眼睛。
&esp;&esp;他不太习惯范阳干冷的天气,坐在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