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1079章(2 / 3)

加入书签

性便暴露出来,一只草鸡,挂着彩翼来装凤凰,如何能不掉下梧桐树?他当然要栽,我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栽了。”

&esp;&esp;李亨愈说愈起劲,也愈觉得自己的看法是真理。

&esp;&esp;虽然他被幽禁在这里,却也能感受到,薛白监国以后朝臣的怨恨是越来越大的。

&esp;&esp;

&esp;&esp;杨炎离开了十王宅,正准备去见元载,却发现路口中站着一列禁军。

&esp;&esp;“杨司户,殿下召见,随我等来吧。”

&esp;&esp;杨炎从容执礼,不慌不忙地跟着入宫,进了宣政殿。

&esp;&esp;“下官司勋员外郎杨炎,拜见殿下。”

&esp;&esp;“我知道你,你很有才干。”薛白道,“我一直想着,往后有一日我会重用你。”

&esp;&esp;“谢殿下盛誉,下官惭愧。”

&esp;&esp;“你是该惭愧。”薛白忽然语气冷峻了下来,道:“你身负奇才,为何如此想不开,要钻牛角尖?”

&esp;&esp;杨炎愣了愣,道:“不知殿下所言何事?”

&esp;&esp;“命你查抄寺产,你却故意办出谋逆大案,恫吓朝臣,激化局势,知罪吗?”

&esp;&esp;“下官不曾如此。”杨炎道:“大慈恩寺谋逆案,乃金吾卫、京兆府所办。至于说下官恫吓朝臣,下官不过奉命查长安寺庙田产与朝臣之间的关联,下官不知罪。”

&esp;&esp;薛白像是拿他没办法,笑了笑,道:“你这是欺我没有证据啊。”

&esp;&esp;“下官不敢,下官只是据实而述。”

&esp;&esp;“那你两次借着查案之名去见忠王李亨,也是一心公事吗?”

&esp;&esp;“下官听闻忠王一向信佛,怀疑他与谋逆案有关,遂前往问话。”杨炎说着,犹豫了片刻,道:“此事,下官出发前已禀明过元公,本以为殿下知晓。”

&esp;&esp;“是啊,元载一心想办桩大案,立大功劳。你说要查李亨,他自是无不应允,想必还褒扬了你。”

&esp;&esp;“是。”事到如今,杨炎依旧不慌,从容应对道:“忠王府中确实有一尊佛像,但下官并未搜到其他与谋逆案相关的证据,故而无功而返。”

&esp;&esp;“我说过,让元载不必再查何人谋逆,专心田亩、人口,是他不听,还是你不听?”

&esp;&esp;“此事是下官的错。”

&esp;&esp;杨炎虽这么说,可表现出的坦然态度却能说明元载还是暗示他继续追查谋逆案了。

&esp;&esp;他没有留下任何破绽,从始至终都镇定异常。

&esp;&esp;若薛白是想要试探他,也该到此为止了,接下来或许还可以继续重用他。

&esp;&esp;然而,薛白随手把一叠文书丢在了杨炎面前。

&esp;&esp;“自己看吧,这些是你与李亨的对话吗?”

&esp;&esp;杨炎拾起文书一看,只一眼,整个人就僵在了那里。

&esp;&esp;他不明白,自己去见李亨,商谈时根本没有旁人在场,为何两人的对话会被一句一句记录下来,摆在薛白的案头?

&esp;&esp;除非是李亨身边极信任之人背叛了。

&esp;&esp;如此悬殊的手段对比,终于让杨炎的眼神变了,显出了怖惧之色。

&esp;&esp;“这就是你的选择?不问是非强弱,只管‘恩必报、债必偿’?”薛白道:“你以为挑动了朝臣们的情绪就能对付我?这次能得多少田地、人口,你最清楚,那我问你,若我把这些钱粮赏赐给长安守军,你们还有赢面吗?”

&esp;&esp;第564章 又见和离

&esp;&esp;院门上的红漆已斑驳,与墙边的青苔相印。这样的红门一扇又一扇,近的大,远的小,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种古朴的质感。

&esp;&esp;李亨坐在石阶上,静候着最远处的红门传来动静。

&esp;&esp;他这一生习惯了等待,虽然每次等到的都是坏的结果。

&esp;&esp;“还在看啊,但哪怕那些人成功了,不过是请太上皇重掌朝政,于你我有何好处呢?”张汀走到了李亨身后。

&esp;&esp;“总比现在有机会,至少,你能再陪他打打骨牌。”

&esp;&esp;李亨握住了张汀放在他肩上的手,拍了拍,以教诲的口吻道:“你没有以前敏锐了。”

&esp;&esp;今日他侃侃而谈的时候,张汀只是听着,不像以前能反过来给他很多的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