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1080章(2 / 3)

加入书签

开了十王宅,趁着月色远去,唯有月光依旧,不为世情所动。

&esp;&esp;李亨颓然坐在地上,感受着再一次的失败。

&esp;&esp;“目光短浅的贱妇,终有一日,你会后悔的。”

&esp;&esp;渐渐地,他还是找回了信心。

&esp;&esp;他还是那个判断,薛白的立场就是错的,哪怕这次没激起动乱,早晚也是躲不过的。

&esp;&esp;还会有机会,只要耐心等着。

&esp;&esp;

&esp;&esp;宣政殿。

&esp;&esp;杨炎低着头,一副束手就擒的样子,沉吟着,缓缓道:“我并未见过太上皇。”

&esp;&esp;“我知道。”薛白道,“这件事背后,是李俶?”

&esp;&esp;杨炎再次感到讶然,眼皮一跳,却没有回答。

&esp;&esp;薛白从桌案上拿起了一份旧报纸,递给了杨炎。

&esp;&esp;多年前,薛白初来大唐,许多事都不懂,觉得大唐最根本的问题是租庸调制的崩坏,认为解决问题,首先得改变税法,于是向当时还是长安县令的颜真卿递了两税法的方案,兜兜转转,到了李俶的手中。

&esp;&esp;过了几年,天下风靡报纸,报纸上偶尔也会有人议论税制。在天宝十载,薛白尚在南诏时,有一个年轻人在报纸上刊了一篇议论,得到了李俶的欣赏。

&esp;&esp;那是李俶几番拉拢薛白不成之后,意外发现了这个叫杨炎的年轻人。遂拓印了那张报纸,挂在墙上随时查看,并想方设法地提携了杨炎。然而,杨炎曾被神乌县令李大简醉酒后侮辱过,一朝得势便借机报复,弄出了人命。而李俶也自顾不暇,由此,仕途便耽误了。

&esp;&esp;如今他再归长安,感念李俶旧恩,遂为他暗中奔走。

&esp;&esp;几人之间的命运交集,也就在这一封报纸里了。

&esp;&esp;“殿下是如何查到我的?”杨炎不由好奇,“我不过是顺水推舟,并未有大动作。”

&esp;&esp;“我一直防着李俶。”薛白直言不讳,“另外,不久前,李岘来与我说过你的事。”

&esp;&esp;“他?”杨炎大为诧异,道:“他为何会支持殿下?他分明是宗室……”

&esp;&esp;“可见我身份正统。”

&esp;&esp;薛白随口应着,隐隐却有些不以为意之态,又道:“亦可见李岘是认同我的做法,抄没天下寺产对社稷有利还是有弊,他看得明白。”

&esp;&esp;“可殿下引起了动荡。”

&esp;&esp;“哦,忘了告诉你,大慈恩寺的案子已经结了,并未涉及到谋逆。”

&esp;&esp;杨炎愣了愣,没想到薛白有如此胸怀,或者说如此沉得住气,能忍住不借机打压政敌。

&esp;&esp;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反对薛白,偏偏薛白获取了杨绾、李岘等一部分官员的好感,这些人的态度一变,恰好在朝堂上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就好像是一杆秤。

&esp;&esp;“殿下未必能赢。”

&esp;&esp;“哦?”

&esp;&esp;杨炎微微一笑,道:“我们敢做,自然不会只有这一点招术。”

&esp;&esp;“我知道,你在故意点出李泌。”薛白道“可我已经让李泌去安抚朝臣了。”

&esp;&esp;杨炎是个愿赌服输的人,干脆道:“请殿下赐我死罪。”

&esp;&esp;“若要杀你,我就不与你废话这么多了。”

&esp;&esp;杨炎一口回绝了薛白的拉拢之意,他既受过李俶的大恩,断不会为薛白效命,去残害宗室。

&esp;&esp;可薛白却道:“放心吧,我不缺为了争权夺位的谋士,缺的是治国之能臣。”

&esp;&esp;杨炎眼神一动,对这“治国之能臣”一词还是很受用的。

&esp;&esp;薛白早已不是当年与杨国忠一起讨论如何上进的无名之辈了,他经历了太多阴谋的洗礼,早已不再需要那些勾心斗角。

&esp;&esp;“权术不过是小道,我们该做些能改变这世道的事。”

&esp;&esp;杨炎有志向、想上进,听了这句话,眼睛里似乎有两团野心的火被点燃了。

&esp;&esp;

&esp;&esp;两人正坐在火边,火上架着一个普通的锅,里面煮着梨。

&esp;&esp;李俶眼神里满是失落,道:“我唯一没想到的是,先生会站在他那一边。”

&esp;&esp;“我并非是站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