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控制长安,守住城门,岂非更加稳妥。” &esp;&esp;“那是你们的事,我得派人去找到薛逆的家眷。” &esp;&esp;张汀说罢就走。 &esp;&esp;李亨回头看了她一眼,心中冷哼。 &esp;&esp;其实二人如今还是和离的状态,而待他登基称帝,张汀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吸取高宗皇帝的教训,他绝不会立这么一个手段狠辣的女人为皇后">
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1104章(1 / 3)

加入书签

&esp;&esp;“控制长安,守住城门,岂非更加稳妥。”

&esp;&esp;“那是你们的事,我得派人去找到薛逆的家眷。”

&esp;&esp;张汀说罢就走。

&esp;&esp;李亨回头看了她一眼,心中冷哼。

&esp;&esp;其实二人如今还是和离的状态,而待他登基称帝,张汀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吸取高宗皇帝的教训,他绝不会立这么一个手段狠辣的女人为皇后。

&esp;&esp;钟声回荡,渐渐地,重臣都入宫了,哭拜李琮。

&esp;&esp;李亨、李俶也往宣政殿走去,站到了诸王的队列当中,李亨站在了首位。

&esp;&esp;他回头瞥了一眼,看到了诸多兄弟,以及李珍、李昙、杨洄等支持他的宗亲勋贵,朝臣们也有许多是他当年的属官,薛白并没有大规模地清洗。

&esp;&esp;而在他前面,已经没有站任何人了。

&esp;&esp;“太上皇至!”

&esp;&esp;随着这一声呼唤,李隆基步入殿中,缓缓地在龙椅上坐下,接受重臣们的叩拜与安慰。

&esp;&esp;时至今日,所有人终于都淡忘了这位太上皇曾经怠政并纵容安禄山的作为给大唐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esp;&esp;“昨夜,朕失去了长子。”李隆基开口道:“而朕的孙儿、大唐的太子,还在征讨吐蕃……”

&esp;&esp;李亨讶然,觉得李隆基说的不对,与那封遗诏上不同,遗诏上是历数薛白之罪过,废太子,改由他继位才对。

&esp;&esp;他悄悄抬起头看了一眼,意外地发现,宦官们并没有捧任何诏书,李隆基似乎在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在与官员们商议。

&esp;&esp;“国不可一日无主,值此风雨飘摇之际,诸卿以为该当如何?当遣人召回太子,还是另立新君?”

&esp;&esp;“臣请,太上皇临朝莅政!”

&esp;&esp;李亨被这声音吓了一跳,转头看去,只见是韦见素忽然高声请求。

&esp;&esp;宰相如此,其余人纷纷效仿。

&esp;&esp;“臣请太上皇临朝莅政。”

&esp;&esp;李珍、李昙、杨洄等人几乎都是第一批拜倒,之后是李岘这样立场相对中立的官员,到最后,像元载这样倾向于薛白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也纷纷附和。

&esp;&esp;于他们而言,由太上皇临朝,那就是暂时不立皇帝,明面上是等薛白归还长安,这并非不能接受的结果。

&esp;&esp;末了,颜真卿、杜有邻对视一眼,微微点头,也是附和。

&esp;&esp;李亨不由愣住了,他转头看向了李俶,以眼神询问着。

&esp;&esp;然而,事态已经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他兴冲冲地举事,最后却像是看了一场热闹一般。

&esp;&esp;

&esp;&esp;“太上皇帝?这算什么?太子依旧是薛白,那我们呕心沥血的宫变,变在何处?!”

&esp;&esp;“若无法保证社稷不落入外人之手,我死不瞑目!”

&esp;&esp;散了朝会,李亨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气,在张汀、李俶面前大发牢骚。

&esp;&esp;他觉得李隆基、薛白就像联手了一样,薛白出京一趟,李隆基则留下来看着场面,不给他可乘之机。

&esp;&esp;“我才是他的儿子!”李亨愤怒地指着自己的胸膛,“二十年前,我就是太子了!”

&esp;&esp;李俶则还算是冷静,道:“眼下的关键是,薛白死了没有。”

&esp;&esp;张汀道:“消息这两天就会回来。”

&esp;&esp;“回来的也有可能是薛白。”李俶道,“阿爷不必太担心太上皇帝,他已经老了。只要儿臣能有兵权,除掉薛白之后,扶阿爷登基,易如反掌。”

&esp;&esp;李亨烦躁不已,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听任李俶安排。

&esp;&esp;他终于有些后悔了,当年不应该除掉李倓。

&esp;&esp;李倓才是他最优秀的儿子,有谋略,能统兵打仗。如今若是李倓还在,断不至于让李隆基摘了果子。

&esp;&esp;是日,长安戒严,李俶则派出探马西向,打探薛白的动向。

&esp;&esp;然而探马才出城,当日竟然就跑回来禀报了。

&esp;&esp;这时已近傍晚,李俶还在看着禁军名单,思忖能拉拢哪些人,听到通报,连忙去请李亨与张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