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157章(1 / 3)
&esp;&esp;砚方却毫不犹豫道:“小人不想离开崔家!”
&esp;&esp;于是,写好的契书又被作废,三管事向县署赔笑不已,将人重新带走。
&esp;&esp;宗涵看着他们的背影,冷笑一声,自语道:“跟我这闹着玩呢。”
&esp;&esp;“就是,一个奴婢也能浪费贵人们这么多的时间。”吏员道。
&esp;&esp;“你懂什么。”宗涵拿起邸报看了一眼,手一弹,喃喃道:“这就像朝廷的新政,闹着玩一样。”
&esp;&esp;
&esp;&esp;“砚方,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esp;&esp;出了县署,杜五郎找了个机会,拍着砚方的肩低声道:“你是不愿在市券上承认自己是贱籍,对吧?你家本是良人,你想以这个身份参加科举,放心吧,我会帮你。”
&esp;&esp;“吉郎君误会了,奴婢不想再参加科考。”
&esp;&esp;“为何?”杜五郎大为诧异。
&esp;&esp;砚方吱唔道:“奴婢连唐律都不懂,今日才知道,以前自己想得太天真了,不敢再有奢望。”
&esp;&esp;“你说什么啊?卷子我看看。不求你能中进士,只要能过童试就行。这童试就是迈入读书人的门槛,朝廷便可让你脱贱籍。”
&esp;&esp;“奴婢一题都做不出来。”砚方道,“奴婢好不容易才进了崔家,怎会要为了脱籍而考试?崔家的大恩我还没报完。”
&esp;&esp;杜五郎十分不解,问道:“你为什么突然这样?是那管事在堂上和你说了什么吗?”
&esp;&esp;砚方弯着腰,退了两步,离开杜五郎的手,道:“是奴婢眼高手低,请吉郎见谅。”
&esp;&esp;说话间,三管事也过来了,行了礼,带走了砚方。
&esp;&esp;杜五郎站在那发了会呆,心想自己试图改变一个奴婢的命运,但似乎失败了。
&esp;&esp;
&esp;&esp;“改变一个奴婢的命运很简单,难的是改变这现状。”
&esp;&esp;当杜五郎回到洛阳,把此事与薛白说了,薛白的反应很平淡,像是早有所料一般,还安慰他道:“你至少改变了我的命运。”
&esp;&esp;“唉,陛下就别乱说了,你当年也没真的当书僮。”杜五郎道:“现在我事情办砸了,你要的‘典型’怎么办?”
&esp;&esp;“本就不止找一个,我让人搜罗一批好读书的奴隶。”薛白道:“此事不难,但可惜,有大毅力的奴婢太少,暂时还没有合适的。”
&esp;&esp;“什么样的大毅力?”
&esp;&esp;“要敢于反抗数千年形成的阶级压迫,面对强权以及命运的不公,万钧重担之下还不低头。这样的人,很少,非常少。”
&esp;&esp;杜五郎道:“还得是这样的奴婢?”
&esp;&esp;“否则怎么叫典型?”
&esp;&esp;杜五郎心想,这样的人,自己平生也就只见过一个而已,确实是不好找。
&esp;&esp;这件事似乎就这样过去了,直到一个月后,他因事又去了崔家的别业。那是崔洞出门游学归来,带了几个友人,邀杜五郎一起到锦屏山论诗。
&esp;&esp;
&esp;&esp;“崔洞,我这次来,觉得很奇怪。”
&esp;&esp;“何处奇怪?”
&esp;&esp;“你们家的婢女们看我的眼神,就是怪怪的。”
&esp;&esp;崔洞闻言,朗笑一声,道:“吉兄可是觉得她们都对你含情脉脉?”
&esp;&esp;“那可不是。”杜五郎挠了挠头,不知所以,道:“她们好像觉得我不是一个好人。”
&esp;&esp;崔洞道:“我平生没见过比吉郎更好的人。”
&esp;&esp;众人到了雅舍,崔家子弟也引着些朋友过来,谈笑之后,都说崔洞诗才好,要他写诗赠其中一人,对方姓元,乃秘书省的一个校书郎。
&esp;&esp;崔洞只是略略沉吟,开口就作了诗。
&esp;&esp;“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
&esp;&esp;那姓元的校书郎坐在那,却是瞥了杜五郎好几眼。
&esp;&esp;杜五郎正待叫好,突然头上挨了一下。
&esp;&esp;“哎哟。”
&esp;&esp;他低头一看,却是一颗石子。
&e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