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1198章(2 / 3)

加入书签

桌搬过来,每天打骨牌。

&esp;&esp;忽然,他的儿子李偃快步跑来,有些慌乱地嚷道:“父王!”

&esp;&esp;李玢皱起了眉,不耐烦地道:“嚷什么?你住到少阳院去,莫与兄弟们争抢宫殿。”

&esp;&esp;这句话虽是以斥责的语气说的,实则却是一个极大的奖赏,也就是他要册封李偃为太子。

&esp;&esp;然而,李偃并未像预想中那样狂喜,而是凑到身边,神神叨叨地说起来。

&esp;&esp;“孩儿方才听人说,薛逆把那些反对他的公卿杀光了……”

&esp;&esp;“道听途说,胡言乱语!”

&esp;&esp;李玢喝叱了一句。

&esp;&esp;他摇了摇头,认为儿子太不争气,没有自己的判断,连谣言都分辨不出来。

&esp;&esp;“薛逆已经招供了,他并非皇嗣。既然能招供,自然是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

&esp;&esp;“父王,他不是招供了,而是当众承认了。”

&esp;&esp;“这是何意?”

&esp;&esp;“他……他就是反了大唐了!”李偃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挥舞了一下手臂,道:“他把忠于大唐的公卿都杀光了,要提兵杀回长安了!”

&esp;&esp;这种事太过荒谬,李玢根本不信。

&esp;&esp;“李先生并未如此说过,你的消息难道还能比他更准吗?!”

&esp;&esp;“父王你看这个。”李偃不由分说,把一张报纸塞在了李玢手里。

&esp;&esp;李玢看了不由一愣,心想为何李栖筠根本没说。

&esp;&esp;莫非是此事有很大的危险?

&esp;&esp;

&esp;&esp;“事到如今,唯有兴兵讨伐一途了。”

&esp;&esp;李栖筠神色郑重地看着郭子仪,道:“他既坦白自己不是李氏子孙,形如武氏篡唐,我等岂可姑息?”

&esp;&esp;郭子仪抚须不语,眼神里始终带着思量之色。

&esp;&esp;“郭公到底还在犹豫什么?”李栖筠问道。

&esp;&esp;“并非犹豫。”郭子仪终于开了口,却是给了他一个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夫是在考虑,该如何才能胜啊。”

&esp;&esp;“只要郭公统兵东进,岂有不胜之理?”

&esp;&esp;“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谈老夫麾下士卒的粮饷,长安的粮草尚且要仰赖东都供给,无钱无粮,如何兴兵啊。”

&esp;&esp;“薛逆既失民心大义,转瞬即败,郭公又何愁钱粮?”

&esp;&esp;“依军中惯例,兵马离开驻地,支援他处,须给粮三倍,长安仓库里岂拿得出?”

&esp;&esp;李栖筠道:“我定为郭公筹措。”

&esp;&esp;“不急。”郭子仪抬手摆了摆,道:“老夫已派人打探,想必消息很快就回来了。”

&esp;&esp;李栖筠还是不停劝说。

&esp;&esp;这件事他是站在大义的立场上,而薛白也确实做得太过份,郭子仪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esp;&esp;最后,李栖筠道:“今日延王已入主大明宫,郭公若是还想尊薛逆为天子,在他眼里,你已是叛逆。”

&esp;&esp;郭子仪微微苦笑,叹道:“老夫岂是在意这等个人前程?”

&esp;&esp;“那好,郭公深受大唐厚恩,想必也不忍看乱臣贼子倾覆社稷?”

&esp;&esp;不论如何,话说到这等地步,郭子仪也只能答应下来。

&esp;&esp;“好。”

&esp;&esp;他是个很聪明圆滑的人,能够早早就洞察到危险,也能想出各种自保的方法。但同时他也是个很纯粹的人,当只有忠或不忠可以选择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忠于李唐。

&esp;&esp;既做出了选择,郭子仪立即坚定了起来,招过亲兵,吩咐道:“你去请仆固玚来。”

&esp;&esp;“喏。”

&esp;&esp;“纸笔来,我写封亲笔信给封常清、李光弼等人。”

&esp;&esp;眼看郭子仪如此,李栖筠顿感欣慰,说大唐有如此良将,何愁不能恢复正统。

&esp;&esp;他以武周比喻薛白,却没有把郭子仪比作讨伐武氏的李敬业,因为李敬业最终兵败身死了;他也没把郭子仪比作逼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主谋者张柬之,因张柬之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esp;&esp;他们只是沉默着,带着坚毅决绝的态度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