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唐华彩 第1217章(2 / 3)

加入书签

&esp;&esp;杜妗抬头,见是杜菁走了进来,眼中柔和了一些,神情却还是淡淡的,道:“算是吧。”

&esp;&esp;杜菁走到桌边,想看看她写的什么,却被她直接拿了本书把稿纸盖住了。

&esp;&esp;“姑姑在写什么啊?”

&esp;&esp;“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

&esp;&esp;这般一说,杜菁反而更加好奇了,平时里便留意起她的事来。

&esp;&esp;以往杜妗太忙,杜菁其实不太了解这个二姑姑,只知所有人都怕她。

&esp;&esp;“阿婆,二姑每天都在做什么啊?”

&esp;&esp;“她在学习道法,好当个道士。”

&esp;&esp;卢丰娘随口敷衍着孙女,转头与杜有邻议论起杜妗,却是担心不已。

&esp;&esp;“看她每天出神,怕不是在计划着什么大事吧?”

&esp;&esp;“能有什么大事?”

&esp;&esp;杜有邻漫不经心地答着,他近来准备写一些著作。

&esp;&esp;以他宰相的名望,著作传世很容易,可写得若不好,反而会贻笑大方,被耻笑千年,因此他十分慎重,结果提起笔来,倒不知该写些什么了。

&esp;&esp;“你说,老夫写陛下诗词的集注,还是写天宝至正兴年间的风波为好?”

&esp;&esp;“写集注吧,不容易招祸。”卢丰娘道:“二娘也是有大本事的人,万一对陛下心怀恨意,正在联络旧部呢?”

&esp;&esp;“你莫杞人忧天了,若再敢这般,那可没好下场。”

&esp;&esp;杜有邻说着,心中不由蒙上了担忧。

&esp;&esp;毕竟以杜妗以前的权势,多少还是有一些忠心耿耿的旧部的。

&esp;&esp;卢丰娘叹道:“我算是明白了,杜家是没有出皇后的命,每次要往这件事上搏一搏,都要一落千丈。”

&esp;&esp;“异想天开,若非是她有这等不切实际之想,老夫的相位……唉,罢了,睡吧。”

&esp;&esp;次日,他开始准备写薛白的词句集注,对这件事他很有把握,觉得自己算是当今最熟悉天子的文人,一定能比旁人更能做好这件事。

&esp;&esp;可等到笔墨铺开,许久,笔尖凝出一滴墨水,“嗒”地落在纸上了,杜有邻还是一个字都没写。

&esp;&esp;以哪首诗词开篇呢?

&esp;&esp;院子里蝉鸣鸟叫,杜菁不知何时已跑了进来。

&esp;&esp;“阿翁,你执笔一筹莫展的样子,和二姑好像啊。”

&esp;&esp;“我不是一筹莫展,是在思忖。”杜有邻揽过孙女,笑道:“这个成语是你阿爷教你的?”

&esp;&esp;“阿爷可不说成语,是大姑教我的。”

&esp;&esp;“你阿爷是个不学无术的。”杜有邻道:“这‘不学无术’也是个成语,你阿爷从小就不读书。”

&esp;&esp;“阿爷也读书呢。”

&esp;&esp;提到儿子,杜有邻嗤之以鼻,道:“他能读什么书。”

&esp;&esp;“阿爷读《君国利病书》啊。”

&esp;&esp;“哼,那算什么书,不务正业。”杜有邻道:“这‘不务正业’也是个成语。”

&esp;&esp;“我还知道一个!”杜菁高举起手,道:“不速之客。”

&esp;&esp;“对对,这也是个成语。”

&esp;&esp;杜有邻点头不已,展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问道:“也是大姑教阿苽的吗?”

&esp;&esp;“不是,是方才有人来找二姑,我听到他们说的……对了,还有一个成语,是‘不请自来’。”

&esp;&esp;杜有邻表情一僵,才反应过来,道:“可我没听说有人拜访啊。”

&esp;&esp;杜菁年纪虽小,却很聪明,知道自己说漏了嘴,遂不再多说,吐了吐舌头跑掉了。

&esp;&esp;杜有邻连忙起身,大步往杜妗所在的院落赶去,到了一看,里面并没有人。

&esp;&esp;他立即就想到卢丰娘所说的杜妗有可能闹出事由来,不禁大为着急,忙不迭地到处去找,出了后院小门,见门外栓着几匹骏马,再一抬头,前方正是一片竹林,他遂往那竹林赶去。

&esp;&esp;走了不多时,听到了说话声,走近,是三个男子正坐在林地里说话。

&esp;&esp;“你们是何人?!”杜有邻喝问道。

&esp;&esp;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