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不久之后,刘备大军兵临城下。 &esp;&esp;刘备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进行了新一轮的劝降。 &esp;&esp;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 &esp;&esp;刘循又听到了熟悉的开场白:“城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esp;&esp;这回劝降的话不长,大意是说刘备和刘璋同为汉室宗亲,只要刘璋肯投降,刘备是不">
阅读历史 |

第76章(1 / 2)

加入书签

&esp;&esp;不久之后,刘备大军兵临城下。

&esp;&esp;刘备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进行了新一轮的劝降。

&esp;&esp;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

&esp;&esp;刘循又听到了熟悉的开场白:“城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esp;&esp;这回劝降的话不长,大意是说刘备和刘璋同为汉室宗亲,只要刘璋肯投降,刘备是不会亏待刘璋的。

&esp;&esp;刘备不但不杀降兵,还承诺对城中的百姓秋毫不犯。

&esp;&esp;喊话的词是季汐写的。

&esp;&esp;刘备有所不解,问道:“对百姓秋毫不犯,那军队的开销从何而来?对部下的赏赐如何发放?”

&esp;&esp;总不能逮着糜家这一只羊毛薅吧?

&esp;&esp;季汐回答道:“益州前任刺史修筑坚固的雒城作为锦官城的门户,很难相信他没有逐鹿之心。

&esp;&esp;想要逐鹿中原,首先需要的就是钱财。

&esp;&esp;锦官城的府库有两任刺史储积,积攒下来的财物必然十分丰富。

&esp;&esp;从府库取出一点作为开支足够了。

&esp;&esp;剩余的钱财用于益州的建设,更好的治理益州,可减少动乱。”

&esp;&esp;刘备听明白了,没意见了。

&esp;&esp;刘璋听到劝降的话,还真的在考虑向刘备投降的事情。

&esp;&esp;他想为百姓做些什么。

&esp;&esp;刘循着急道:“我们兵多粮足,即便他们通过云梯登上了墙头,我们也能坚持许久。”

&esp;&esp;城里的守军人数和刘备大军相当。

&esp;&esp;就算城墙如同虚设,锦官城也不是刘备短时间内就能攻下来的。

&esp;&esp;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血战。

&esp;&esp;刘璋觉得刘循说的有道理,锦官城不一定就会失守,于是压下了想要投降的想法。

&esp;&esp;大不了就硬碰硬。

&esp;&esp;守军奉命向对面喊话的敌人们射箭,顿时天上落下了箭雨。

&esp;&esp;因距离远,箭矢中途就掉地上了。

&esp;&esp;但射箭不是为了伤敌,而是表明一种拒不投降的态度。

&esp;&esp;也算是一种无声的回应。

&esp;&esp;刘备见刘璋不肯投降,和身边的法正商量要不要发起进攻。

&esp;&esp;先礼后兵,是刘璋不识好歹。

&esp;&esp;他们有改进过的云梯,不必在意前方高耸的城墙。

&esp;&esp;守军人多又如何?重要的是士气。

&esp;&esp;他们一路凯歌,几乎不废什么时间的就打到了锦官城下,士气高昂。

&esp;&esp;城门一破,守军必会惊慌。

&esp;&esp;他们人数与守军相当,士气又比守军高,绝对能够获胜。

&esp;&esp;就是伤亡可能会不小。

&esp;&esp;刘备犹豫许久要不要强攻,拿不下主意,询问法正:“孝直如何看?”

&esp;&esp;是直接攻城,还是继续劝降?

&esp;&esp;法正说道:“先给他们考虑的时间,等诸葛军师率军来与我们会师之后再说。”

&esp;&esp;刘备点头道:“好。”

&esp;&esp;锦官城的守军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喊话声:“……给你们几天的时间考虑。”

&esp;&esp;几日后,诸葛亮终于率军赶到了。

&esp;&esp;刘璋见刘备来了增援,心道这城没法守了,再加上简雍的劝降,于是在城内兵多粮足的情况下开城投降。

&esp;&esp;刘循十分的不甘心。

&esp;&esp;刘璋说道:“刘备承诺对百姓秋毫不犯,为百姓着想,当开城出降。”

&esp;&esp;刘循没有话说了。

&esp;&esp;他心心念念的攻打葭萌城的那万余人也太不争气了,父亲都投降了,葭萌城还没有攻下来。

&esp;&esp;就不该寄希望于他们。

&esp;&esp;刘备攻下益州太顺利了,几乎没有遇到挫折。

&esp;&esp;所以这回他在攻破锦官城之前,并没有承诺过部下可以随便拿府库中的钱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