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章(1 / 2)

加入书签

“安王请讲。”

“吴胜在庐陵府尚有一案未结,怎就这么快移交给你们大理寺了?”

“下官也是接到诉状后,经过层层商议才出此下策,两案皆由吴胜所起,因此并作一案看待。”

赵眄冷哼一声:“明明性质不同,如何并作一案,你们大理寺掌刑断狱有些草率了吧。”

大理卿听他这么说仍是从容不迫:“不瞒安王,事关朝廷官员性命,移交吴胜正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吴胜终归与普通百姓不同,他曾在礼部任职,此事又在监事司闹起延至民间,倘若再不对此人有所行为,岂不是让百姓误会官员间有偏袒之嫌,从而失信于人吗?”

赵眄暗自捏拳,这是拐着弯儿骂他和庐陵府,他又道:“你们说深思熟虑过,可有验查过尸首?”

几位大理寺官员彼此相视一眼答不上来,赵眄了然:“那就是没有了,所以还不能断定吴胜是为了公报私仇而杀人。”

大理卿颔首:“这是自然,大理寺执掌法度,拿人断案当讲究切实证据。”

赵眄微微一笑,眼中却无任何笑意:“如此便好。”一语言尽,便往大牢方向走去。

“安王这是何意?”

赵眄不耐:“吴胜的嫌疑还没到不容许探视的地步吧。”

大理卿没有回答,低下头去当作默示,可堂中又响起别的异议:“不是下官执意要拦殿下,只是此事已上达天听,全权交由大理寺处置。安王再去,恐惹官家不快,就不劳安王费心了。”

赵眄微怒转身,且看这堂中黑压压站着一片,他一一审视过去,竟不知该拿哪位进行驳斥。

他声音冷极了:“倘若本王一定要见呢,不仅要见,还要把人带走。”

大理卿打着圆场:“还请安王消气,下官们只是奉命行事,别无他意。来人,给安王上茶。”

“这茶还是留给你们进宫献给官家喝吧,人,本王是一定要带走。至于官家那儿,本王自会解释,不负诸位的苦心。”

数语讽刺被急踏的脚步声踩在脚下,来人心急地看着赵眄渐远的步伐,脸上甚为严峻。

“安王,你僭越了。”

大哥?

赵眄骤然停下脚步,这道斥责让他险些忘记呼吸,怎么也不愿相信此时此刻能在这听见赵瞻的声音,但他始终不敢转身确认。

他怕印证。

赵瞻屏退其余人,只留下他们二人,他满目都是弟弟倔强的背影,微不可察地叹口气,虽有缓和,却仍是一副严肃模样。

“他们说得不错,爹爹朱笔已下,你再掺和就是越职了。”

赵眄两手垂下定定不动,良久开口:“我不知道大哥在这儿,若是知道一定先去给大哥请安。”

赵瞻一时没有接话,往门口挪了几步,道:“勉知,这里不是东宫,不是你随意胡闹的地方。夜深了,明日还要早朝,回去好好睡一觉。”

等赵瞻走远后,赵眄才敢转身遥望他离去的身影,他头一次觉得心里堵得慌。

快马飞回庐陵府时,徐遗还未走,他扬声质问起来:“你猜猜,我到大理寺之后遇见了谁。”

徐遗和陈梢云面面相觑。

赵眄:“我大哥。”

“太子殿下?!”徐遗二人都觉难以置信。

“前段时间,你常出入东宫,是不是就和大哥在查吴胜的事。”

徐遗沉默不语,赵眄便更生气,陈梢云在旁想要缓和气氛,却被赵眄瞪了回去。

“盈之,为什么连你也瞒着我?”

“勉知,对不住。”

赵眄意识到自己是气昏了头,若非大哥特意交代,徐遗也不会闭口不谈,所以他不气自己不得信任,而是恼自己为什么还不能为大哥分忧。

陈梢云:“明日早朝,群臣们尤其是韩党,免不了要以今夜闯大理寺一事弹劾殿下,殿下想好如何应对了吗?”

赵眄此刻脑子一团乱麻,他摇了摇头,陈梢云接着说:“我仔细问过监事司的人,房梁掉下来的时候擦过陈浮的肩膀,离他头颈还有几寸的距离,地上还有桌子撑着。虽说艰险,但也不至于是丧命的程度,郎中一再保证绝不是误诊,陈家上下一口咬定是吴胜报复。我怀疑韩党要把吴胜转移走,其目的在于私吞贡品一案。”

徐遗:“即使我拿到了吴胜的认罪手书,但只要他一死,韩党顺势大做文章,我们也就查不下去。”

陈梢云对赵眄说:“这至头至尾就是个圈套,不仅把吴胜网了进去,还网了庐陵府,要你犯错。”

赵眄冷静下来:“错以铸成,不如将计就计。”

第二日早朝,赵眄跟个没事人似的,等待进殿的间隙还故意呛了大理寺众官员几句,讥得他们面上尴尬无光。

一旁的谏议大臣们耳聪目明,这就又能列举出赵眄几条新的错处。

“陛下,庐陵府尹昨夜闯入大理寺,越职想要带走人犯吴胜,扰乱国家政务,甚至出言讥讽,实乃蛮横不逊,有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