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2 / 2)
长孙清明其实也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拿他四皇叔来说,是负责国之财政的,但他还要管督造,包括但不限于土木水利机器的工程制造。
长孙清明问:“阿宁有什么想法?其实父皇也一直有心变革,但如今这套制度沿用了几代,想要完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周疏宁眨巴着眼睛:“我倒是有一套完整的官制,殿下想了解一下吗?”
长孙清明一手搂着周疏宁,大手在他滑如丝缎的脊背上拂略着,眼中却闪过一丝笑意:“其实你早就看这乱七八糟的官制不顺眼了吧?否则怎么可能说拿出完整的官制便能拿出来?爱妃具体说说,如何改革?”
周疏宁淡笑一声,心道我只是站在了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也只是历史文化的搬运工罢了。
他想了想道:“三公九卿对于从前的诸侯割据来讲是适用的,但如今大晏已经实现了基本大一统,不如试试三省六部制。”
长孙清明心中的旖旎思绪瞬间被打散了,聊起正事,他的智商便重新占领了高地,起身披上中衣并拿出了文房四宝,开口道:“你说,我来记。”
周疏宁也穿好了衣服,开口道:“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各所司殿下大概应该也知道。中书省负责掌管机要政令,也可称内阁,是皇上的直属机要部门。下可设政、军、监察司,对朝中众臣有督监的作用。门下省顾名思义,天子门下,是皇上的侍属。负责皇上的守卫,纳谏,起居,弹劾等要务。可与中书省同掌要务,共议国政,审查诏令,签署奏章等等。下可设给事中、常侍、起居令、谏议大臣等职。至于尚书省嘛,那便是做实事的部门了,下设六部各司其职……”
长孙清明笔走龙蛇:“爱妃稍缓,待我写完……”
只见长孙清明画了个思维导图出来,最上面是皇帝,下设三省,写至尚书省,又分出六个分支来。
周疏宁见状接着道:“六部就好说了,一为吏部,掌官官吏的任免,包括但不限于科举考试,升迁调任,查验抄家等。总而言之,只要是与官员相关的工作,全都交给吏部来管。第二个是户部,就是萧皇叔做的那个活儿。话说这位皇叔最近是不是一直躲着我们呢?连香凝都被禁足了……”
长孙清明失笑,萧王知道夏卿这个便宜儿子就是太子后已经告假半个月了,政务全都交给了他手下一个门生。
不过他们正是聊正事的时候,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谈下去。
周疏宁又道:“户部可掌户籍、财政,包括但不限于土地、田产、赋税、奉饷,但凡是和钱挂钩的,全都交给户部。”
“第三礼部,钦天监此时所做之事,便可全归礼部。掌祭祀礼乐,可与外交部门配合以礼待客。”
“第四兵部,这个便不用我多说了吧?所有军务事件,全归兵部。”
“第五刑部,和大昭狱可并为一部,主刑罚狱案,也可为政令法律推行机构。普通刑案可由地方审理,死刑案则要上报大昭狱核准方可执行。”
“第六工部,各囤田水利建筑路政工程,全归此部。”
周疏宁说完只觉口干舌燥,再看长孙清明所记录的,竟一字不差全写了下来。
他指了指下面道:“还可在此外设鸿胪寺,掌管一应外交事务,便是那位吴大人所掌的典客司。”
长孙清明又将鸿胪寺三字记下,轻轻搁了笔,赞了一句:“妙,妙啊!这样一来便能让各部各司其职,问责起来也能责有所属。”
周疏宁点头道:“这样一来,就不会存在一官多职的情况,做起事来也更加条理分明。皇上也不用担心无人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铲掉一个,自有下面的顶上。至于下设地方官员,……还得容我再细细琢磨一番,倒也不急于一时。”
三省六部制已经是历史上十分成熟的官制了,是经过历史上下几千年验证过的。
直至新中国成立,才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也是换了种形制存在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