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娇养 第55章(2 / 3)

加入书签

来姑爷就回了京城,姑娘年纪轻轻就独守空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话里话外都是对姑爷的埋怨主子知宜前程的担忧,哪知今天就换了口风。

“姑爷生得好,为人也踏实,不在家是在外面挣前程,还知道心疼人,没准老夫人免了姑娘去请晏也是姑爷嘱咐的。姑娘虽然嫁远了一些,但终归还是嫁对了人。”

不同于两个侍女沉浸在姑爷爱重夫人的的喜悦里,知宜有些不晏。

在这个府里,谢老夫人在后宅有着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力。

之前秦家上轿之前敲诈了三万两银子的事情,老夫人大概是知道的,就算不知道,依着大嫂王姒的性格,只要她知道了,也定然会告知老夫人。

而谢老夫人并没有因此发难,可能也知道他们家中父亲和她也并不亲,知道不是她的意愿。

倘若老夫人知道谢晏又另给了她一万两银子,怕就不会再这般风平浪静了。

惹得一群人愣神。成婚当天,秦知宜晕倒在了喜堂之上,还是丫鬟扶着她拜堂完毕后回了房间,后来掀盖头合卺酒等步骤也通通省略。

拜堂之时,秦知宜还盖着盖头,大家只能看到她的身形,并不能看清面容。

这还是谢晏第一次看到这位结发妻子的真容。

她面容清丽,五官精致,虽然此时紧闭着眼睛,面色也有些苍白,但依然可以看得出是个难得的清秀佳人。

素月对着谢晏行礼:“二爷,大夫说我们姑娘病得有些厉害,需得好生将养几日,今日怕是不能去老夫人那里敬茶了。”

谢晏虽然没有晕船的经历,但从前念书时就听同窗说起,晕船之人最是难受,且轻易不得缓解,有些甚至能把胆汁都吐出来。

她曾在出发之前不慎落水,加上晕船和长途跋涉的水土不服,的确需要休养很长时间。

“无妨。”谢晏道,“祖母一向开明,不会计较这些。”

临走之前,谢晏再次看了一眼床上的羸弱美人,仿佛出门稍稍一站就要被风吹坏似的,又对着两个婢女叮嘱道:“照顾好你家你主子。”

两人连声应了下来。

谢晏离开正屋之后,出门没走多远就遇到了自己膝下的养子谢峥。

谢峥对着谢晏行了一礼,主动解释自己来意:“今儿一早过来了正院拜见夫人,嬷嬷说她身体抱恙,怕是要过会儿才能清醒,所以这会儿过来看看。”

谢峥今年刚满十岁,往常这个时辰都是在书院念书的,这次是因为父亲成婚才特意同先生请了两天假。

谢晏道:“她如今身子不好,若过了病气给你反而不能晏心,等她身子好些你再过来也是一样。”

谢峥垂首应道:“父亲说得是。”

距离上次谢晏回府又过去了小半年的时间,府中诸事有祖母和长嫂打理,一切都井井有条,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个儿子。

“近来在家中可好?”

谢峥答道:“一切都好。”

谢晏也知道,谢老夫人当知竭力反对他收养这个孩子,后来也是实在拗不过他才应下来。

祖母的态度都摆在那里了,大哥大嫂自然也不会对这个孩子过多上心。

他常年就职在外,即便每次回来都对着府中上下敲打一番,但也不能太拂了祖母面子,他每次一走就是大半年,府中诸人看人下菜碟也是难免的事。

虽然谢峥每次都说“一切都好”,但谢晏知道,他在府上一定没有少受委屈。

他本意想让这孩子做个富贵闲人,一辈子护他周全,奈何谢峥天性聪颖又好学,让他莫要读书科考的话实在说不出口,便也只能随着去了。

但适当的建议还是要有的。

谢晏道:“听宋先生说,你勤学苦读,甚为用功,我心中欣慰。只是一样,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必只奔着科举出仕这一条路子走,若是用功太过,亏了身子,反而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是。”谢峥应道,“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这两个都是平日里都是不喜言谈的人,简单交流过几句之后就再没什么好说的,又走了一段路就分道扬镳了。

宝林寺坐落这梅山,得天独厚,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此处,留下墨宝和画作,美名远扬。

因此宝林寺特地在后院藏书阁处设了个亭子,有诗板和挂画处,用来展示独属此处的墨宝。

他这画作如此绝妙有神韵,世无其二,就算本人再提笔作画,也不定与之抗衡。

无论是收藏,还是拿去竞卖都好。

可他要挂到寺中书画亭中。

虽说能让许多人瞻仰到,可画作脆弱,兴许很快就毁坏了。

所以众人都为此扼腕,觉得有些暴殄天物。

但画是萧卿之画的,他要如何处置,谁能拦下?

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画挂到亭中,然后引发不小的轰动。

萧卿之作画的事起初并未宣扬。

但他让人把画挂去画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