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魏延其实虽然说不是太子党,但又从未表明过自己的态度。
俞书礼不知道该不该赌,赌他站在自己这边。
但是还有三皇子……
三皇子整日游手好闲,看起来是储君之位最不可能的人选,但二皇子说过,他才是最该忌惮之人。
此人躲藏在权利争斗之后,比太子还要奸邪十倍。
万一……万一魏延是三皇子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不用说了。”魏延一笑:“我明白了,不用说了。”
俞书礼松了口气。
和聪明人交往就这点好处,他什么都明白,不用他自己解释。
“俞季安,你记住,不论发生什么,我只站在你这边。你安心去前线吧,我会替你守着京城,等你回来。”
魏延的承诺,堪比千金。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即使宫变,也会帮他守住他的父母亲人。
这一句,远比什么山盟海誓还要意义重大。
“魏延,我自己没有亲兄弟,一直是把你当好兄弟的。”俞书礼道。
魏延眸中一暗,正要说什么,却见俞书礼脸上多了许多困惑。
“你再等等,等我给你答案。”也……给自己答案。
俞书礼的行军路上不算顺利。
行至半路, 便查出有下属官员私吞军饷昧下军粮,他气急之下连斩三员乱传谣言的劣将,终于稳定了军心。
然而军饷的事情倒是能通过俞书礼的面子平复下来, 但作战用的粮食不够,战事便不可能能顺利。
西北本就贫寒, 要到了西北再筹集粮食,早就为时已晚。
再回程已是违背皇令,往前又是白白送死。
不得已,俞书礼只能先传信回去要求支援, 再沿途走,一边征集粮食。
好在俞书礼带队的西北军风评甚佳, 东拼西凑终于将军粮补的马马虎虎。
路过宿州吕昂县的时候,宿州州牧许颂前来拜见,听闻军饷军粮不足的情况,也大方地提出想要帮忙。
俞书礼不是傻子,当然知道便宜不是白占的。
内奸并未除尽, 突然冒出来一个热心的大官想要相助, 怎么都怪异至极。
如今遇到的可是当地的地头蛇,就算他俞书礼在京中、在边关的地位无人动摇, 可是在地方, 就算是龙也得卧着。
俞书礼接过请帖,瞧着上面烫金的字眼,只觉得有些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
但他失忆过, 着实是想不起来了。
副将钟年皱了皱眉,问:“将军,这会不会有诈?”
俞书礼把请帖递给他看, 问:“这字,你认得吗?”
钟年看了几眼,也道:“有些眼熟的,但是属下愚笨,想不起来了。”
俞书礼身边没有僚机,都是些无脑忠勇的猛将,没头脑也怪不得他们。
俞书礼叹了口气,第一回有些想念魏延。
如果是魏延的话,此时肯定能想出办法来,如何既不抹了许颂的面子,又能全身而退。
俞书礼想了想,合上请柬:“我去一趟。”
“将军!”钟年有些担忧,“若是有诈怎么办?”
“若是不去,他才更好寻由头使阴招。敌在暗我在明,若是军饷尚未出错,我定不买他这个账,可如今仿佛像是连环计,一环扣一环,我若不入局,就抓不到背后的人。”
钟年:“感觉小将军你最近说话都变得好神秘……属下有些听不明白了……”
俞书礼一笑:“你家将军这是足智多谋!”他得意道:“若是魏延在……”
说到这里就顿住了。他好像……过于依赖魏延了……
“魏丞相如何?”钟年问。
魏延此人,在将士们心目中,可是极端恐怖的存在。
俞书礼收起笑容,摇了摇头。
还是不吓钟年了。
“最近可有他的来信?”
钟年称没有,他看到小将军眼里一闪而过的失望,又道:“不过有一封是一位吴夫人写给丈夫的家书,我在军营寻了半天,没寻到这个人,故而将信卡了下来。”
俞书礼忙道:“拿来看看!”
钟年将信拿过来,指着封面上的字道:“咱们这军营里,就没有叫‘郑安’这个名的将士。这位吴娘子不知道是不是写错了地址。”
俞书礼一看抬头,写的是吴卿卿吴氏。
那个“郑安”两字也有种古怪的韵道,信封外那熟悉的字迹更是让俞书礼心头一跳,莫名其妙就开始脸红。
看到俞书礼动手拆信,正直的四好青年钟年凑过来欲言又止:“将军,咱们偷瞧别人的信,不道德吧?”
“什么咱们?谁说让你看了?”俞书礼板着脸,自己将信扣了下来,“滚滚滚,出去。”
钟年撇了撇嘴,还想劝:“小将军,你这样子,真的不好。”
“不好什么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