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盛唐挽歌 第983章(1 / 2)

加入书签

说不出兵吧,也不是,我们讲事在人为啊,实在是要出兵,那还是得出兵。

没有出兵的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目前出兵渤海国困难很多,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啊,可以想办法。

这样,你先回去考虑一下,咱们到时候呢,对吧,那就先这样吧。

等到了登州以后,如果大钦茂提出兵的事情,本帅就会这么说,你们懂了么?”

卧了个槽!

何昌期等人脸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原本他们都以为方重勇对出兵渤海国的事情,是很认真的,没想到啊没想到,一切都是大忽悠!

方重勇作出了出兵的姿态,甚至已经把军队开拔到了登州海港。

但是,来了以后他就不动了。问原因的话,刚刚方重勇说的那些车轱辘话,就是答案。

什么海上风浪大啊,士卒水土不服啊,渤海国没有发丧啊,等等等等,哪一条都是不能出兵的原因。

反正,要找借口,那多的是借口。

不是不给你办,而是客观条件很困难嘛,你看,你又着急!

方重勇已经把军队都开拔到登州了,大钦茂还能说什么?他能说对方不用命么?他能说对方是敷衍么?

这个立场就站住脚了。对大钦茂,对天下人,都有交待。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大钦茂就这么空口白牙的,什么条件也不开,就想要方重勇出兵。

那方重勇又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渤海国帮大钦茂争王位呢?

谁又比谁更傻?

这其实就是一个实力与名望的博弈,双方都不会撕破脸,但是会做真正的利益交换。买卖嘛,那就得谈谈。

该怎么样,对外的说辞是一回事,真正落到实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何昌期不得不感慨,方重勇真的是老硬币,外人看到他傻乎乎的带兵去登州,似乎被大钦茂耍得团团转。

实际上,这其中暗藏的套路,只是不便明说罢了。大钦茂不是蠢货,到时候他会明白的。

得知方重勇的真实意图,众人顿时放下心来,再也不复之前的提心吊胆。

方重勇真要急吼吼的带兵去渤海国,那他们反而是要心忧吃不下饭了,谁也不想自家主帅是个脑子发热的蠢货吧?

正在这时,岑参急急忙忙的从茶楼外面走进来。他满头大汗似乎是找了半天才找到这里。

岑参凑过来在方重勇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天,似乎是有要紧事。

“不着急,坐下听书。”

方重勇指了指身边的胡凳对岑参说道,气定神闲。

坚持住就有办法

说书先生离开了,换了个唱曲的上台。

以往总是服务于权贵,达官贵人包场时才会出现的歌姬与乐师,现在常常出现在茶楼里面公开表演,喝口茶就能坐着听,没钱也能进来捧个人场。身段比以往低了许多。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消费降级了而已。曾经那个排场第一的大唐,已经消失了,官员与权贵地主们的财富也支撑不起了。

或者说感觉没必要了。

方重勇身边众人都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受到了时代的缓慢变化。

慢,但是一直在改变,从未停歇过。当年如基哥那般,在梨园内养着一众歌姬舞姬乐师的情况,或许百年内都不会再现了。

换言之,就是有生之年。

一个瞎子老头乐师走上台,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这位的容貌很是一般。

老头给她伴奏,声如珠落玉盘。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

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你抚琴奏忧伤。

桥边歌唱的小姑娘,你眼角在流淌。

你说一个人在逞强,一个人念家乡。

风华模样,你落落大方。

……”

小娘子用稚嫩的嗓音,唱着幽婉的歌。何昌期这样的武将听得摇头晃脑,好似猪八戒吃人参果。只有岑参等人看向方重勇,眼神玩味。

这便是近年来兴起的“汴州曲”:用胡琴弹奏,单人随唱,曲调简练,内涵却很丰富。这些曲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走在运河沿岸渡口,人来人往之处,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哼两句。

艺人们学得极快,曲目流传的速度也是快。

因为战乱,因为贫苦,人们用来消遣的钱也变少了。大排场,动辄数十人的鼓乐歌舞,一般人都玩不起。

如现在这样的表演,一人一乐器伴奏,一人随唱,甚至可以边跳舞边唱歌,就能混口饭吃了。

文艺,可以那样简简单单,却从不会消失。

听众随手给个三瓜两枣,下顿饭就有着落了。很难说这样的变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需求其实一直都在,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囊中羞涩罢了。

岑参听说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