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 / 2)
&esp;&esp;诸葛亮:“……”他没写过这条。
&esp;&esp;刘备命他和季汐、庞统、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一起制定《蜀科》,已经完稿。
&esp;&esp;他确定里面没有这条。
&esp;&esp;季汐也确定里面没有这条,许是有人偷偷加上了没有告诉他和诸葛亮?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esp;&esp;宝宝要给看正版的宝宝们最好的阅读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感谢每一位支持正版的小天使~~
&esp;&esp;第44章
&esp;&esp;书邮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办事十分的认真。
&esp;&esp;换做别人就不会这么耐心的解释。
&esp;&esp;“我是益州太守。”诸葛亮展示了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印信,“我参与过《蜀科》的制定,能够确定里面没有你说的这条。”
&esp;&esp;书邮确认了诸葛亮的身份,躬身行礼道:“拜见太守。”
&esp;&esp;他说话的声音有点颤抖。
&esp;&esp;“拜见太守。”书邮叫来的几个人也纷纷行礼,一个个都惶恐不安。
&esp;&esp;他们好像得罪了大人物。
&esp;&esp;诸葛亮对书邮说道:“你随我们去官寺一趟,有些话要问你。”
&esp;&esp;书邮恭敬地应道:“是。”
&esp;&esp;他趁诸葛亮转身离去的时候,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esp;&esp;不知是热的,还是紧张的。
&esp;&esp;先前还是他要将这二人抓去邀功,现在倒转过来了。
&esp;&esp;真是风水轮流转。
&esp;&esp;季汐见诸葛亮已经表明了身份,就没有凑热闹似的也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乖巧地跟在诸葛亮身后。
&esp;&esp;出了这样的事,信肯定是暂时寄不成了。
&esp;&esp;诸葛亮和季汐带着书邮去了官寺,彻查是谁下达的命令,又是谁偷偷篡改的律法。
&esp;&esp;查出来了必须严惩。
&esp;&esp;书邮到了官寺才知晓,跟在益州太守身后比他还要年少几岁的人也是参与制定《蜀科》的人之一。
&esp;&esp;一下子得罪了两位大人物,额头冒出的汗更多了。
&esp;&esp;诸葛亮让人把《蜀科》拿了过来。
&esp;&esp;只见“不准给曹魏、孙吴的官员寄信”这条,记在了书简的末尾,像是偷偷加上去的。
&esp;&esp;季汐也来寄信了。
&esp;&esp;这事肯定和季汐无关,那就是其他人偷偷加上的了。
&esp;&esp;叫他们过来一问便知。
&esp;&esp;诸葛亮把其他参与制定《蜀科》的人都喊了过来。
&esp;&esp;庞统、法正等人都来了。
&esp;&esp;参与制定《蜀科》的一共有八个人,除去他和季汐,庞统、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都说不是自己干的。
&esp;&esp;那就是剩下的那个人干的了。
&esp;&esp;那人毫无隐瞒地承认了:“定稿后我突然想到了这条,就给加上去了。”
&esp;&esp;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esp;&esp;诸葛亮被对方无所谓的态度给气着了,说道:“刘将军是让我们八个人一起参与制定,你怎么能私自添加条例而不与我们说明?”
&esp;&esp;他若是知道,就会把这一条划去。
&esp;&esp;私自添加条例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犯的错误,灵机一动,想到了转移话题的理由。
&esp;&esp;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esp;&esp;他理直气壮地道:“你二人给曹魏的官员寄信做什么?一个给徐庶写信,一个给曹植写信,莫非是想通敌?”
&esp;&esp;这话让诸葛亮更加生气了,怒道:“你血口喷人。”
&esp;&esp;书邮见他们吵起来了,瑟瑟发抖。
&esp;&esp;其他人见状,说道:“这事还是请刘将军来定夺吧。”
&esp;&esp;诸葛亮同意了。
&esp;&esp;一行人去找刘备主持公道,书邮作为人证也在其中。
&esp;&esp;书邮不紧张了,隐隐有些兴奋。
↑返回顶部↑